首页 云南 正文
云南将建地震预警系统 地震波到达前几秒手机就能收到预警
昆明信息港    11-12 09:59:41

    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地震发生得最为突然,造成的损失往往也最惨重。不断有人提出,希望有一种方式对地震作出预警,在地震来临时赢得更多避险的机会。昨日,省法制办和省地震局联合举办新闻发布会,对2017年1月1日起即将实施的《云南省地震预警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进行解读。《规定》显示,云南将逐步探索建立覆盖全省所有县级行政区划单位的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未来在地震发生后,地震波到达之前几秒或者数十秒,可能遭受破坏地区的居民就能通过多种终端接收到预警信息,赢得逃生时间。

    全省烈度6度以上区域

    都将收到预警信息

    《规定》显示,地震预警系统建成后,省地震主管部门可以通过系统,实现全省地震信息收集、处理、发布。破坏性地震发生时,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向全省行政区域内预估地震烈度6度以上区域发送地震预警信息。地震预警信息内容包括:地震震中、震级、发震时间、破坏性地震波预计到达时间、预估地震烈度等要素。

    省地震监测中心博士崔庆谷介绍,地震烈度和我们平时听到的震级不同,它是衡量地震破坏程度的重要指标,不同的地质条件和距离震中距离的不同,烈度也不同。一次地震的震级只有一个,但是烈度有无数个。简单来说,震级越大,越靠近震源,烈度越大。因此,以地震烈度作为发送地震预警信息的范围标准更为科学。

    市民可通过手机接收预警信息

    和震前的地震预报不同,地震预警是指地震发生之后,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抢在地震波到达之前,向可能遭受破坏的地区或目标发出地震警报信号的行为。云南的地震预警系统建成后,市民能通过手机、电视、广播、预警终端等多种形式,快速接收到预警信息,为可能遭受破坏的地区的民众赢得几秒甚至数十秒的逃生时间和避险处置时间。

    而在地震预警信息的发布上,根据《规定》,监测台站将监测到的数据信息实时传送到省地震预警中心,由数据处理系统快速处理后,通过地震预警信息服务系统向可能遭受破坏的地区发出预警信息。崔庆谷说,地震预警系统是依靠遍布全省的地震观测台站、以及连接这些台站点一张通讯网来完成。地震信号在通讯网内传送的时间很短,大约每传输1000公里的距离,只需要0.04秒。从目前的科学发展水平来看,从地震观测台站监测到信息实施传送到省地震预警中心,再返回到目标区域时,可以在10秒之内完成。

    此外,《规定》中明确,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安装自动接收设施。同时,鼓励在核设施、大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机场、高速铁路、地铁、高速公路、供油、供电、供气等重大工程附近,建设自动接收设施及应急处置装置。未来有了这些自动接收设施及应急处置装置后,不光在接到信息时能及时发出警报,还能自动进行简单的应急处置。例如医院在发出警报的同时,能自动切断电源,减少其他灾害发生的几率。

    ★相关新闻

    云南省将新建1246个地震预警台站

    据统计显示,云南是全国地震最多、震灾最重的省份之一。新世纪以来,云南省境内共发生5.0级以上破坏性地震56次。其中5.0至5.9级地震47次,6.0至6.9级地震9次。地震共造成815人死亡,112人失踪,1151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520亿元。

    目前,我省已经被确定为“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建设的主要区域之一。涉及到的云南地震预警区域覆盖面积为27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8.5%。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云南将建成1246个地震预警台站,到2020年,有望同步形成覆盖全省所有县级行政区划单位的地震烈度速报与强震预警能力。

    除了政府部门外,《规定》还鼓励全省科研机构、企业、社会组织参与地震预警台站(点)的建设,对符合省地震预警建设专项规划和入网技术要求的,可以将其纳入全省地震预警系统进行管理。(都市时报 记者李瑞莹)

编辑: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