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格局和轮廓变得清晰,各种杂乱摊贩不见了,社区道路平整、楼房整洁。群众抱怨少了,满意度提高了。西山区船房社区经过“微改造”之后,面貌焕然一新。
通过“微改造”试点,不难发现,这不失为改善城中村、老旧小区环境的一个有效做法。昆明市最近通过的《关于进一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五年(2016-2020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以建设“美丽春城、宜居昆明”为主题,以城乡规划为引领,以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加快实施旧住宅区“微改造”在内的城市“三改”工程,着力改善城乡环境质量、居住条件,努力建设生态宜居幸福家园,让人民生活更健康、更美好。
“微改造”注重的是“微”,在维持建设格局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建筑局部拆建、建筑物功能置换、保留修缮、完善基础设施等办法对老旧小区实施更新,有效提升人居环境。通过“微创手术”,既不伤筋动骨,又巧治顽疾。虽然改造的都是“微小”之处,但对于居民来说,都是最切身、最现实的大问题,直接影响居民生活质量,也直接关乎市容市貌。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微改造”并不“微”,小手术收到大效果,带来大变化。
“微改造”讲究的是“实”,改造中要从细处入手,针对“配套设施不完善、环卫设施缺失、排水设施老化、安全隐患突出、绿化美化不足”等痛点,精准发力,巧施“手术”,做实每一项具体的工作,缓解“脏、乱、差”等问题,提升城市品位,为市民营造更优美的生活环境,提供更便捷的社区服务。
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大量城中村的存在,严重影响城市形象。改造提升城市品质,要把“以人民为本”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改造,因村施策,“微改造”就是其中一项有效措施,既保留了原有的生活气息,又做到在原址上涅槃重生,提升居民的生活环境,让大村融入城市生活、勃发社区生机。
城市是居民的城市,城市管理离不开社会参与。在营造整洁优美环境的同时,应该激发居民的主人翁意识,让大家积极参与到美化自己家园的行动中来,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共建、人人爱护家园的良好氛围。只有居民的积极参与,改造效果才会长久保持下去。在全面提升昆明城乡人居环境、构建美丽宜居的幸福家园的工作中,还应在完善社区功能方面作出更多探索,不断提升市容环境质量和城市管理水平,解决市民的各类需求,让市民在社区生活得更舒心。(昆明日报 一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