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合宇聪 11月23日下午,昆明市寻甸县法院、检察院、林业局、森林公安局在寻甸法院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发布《环境司法保护情况报告》白皮书,并通报四家单位环境生态保护联动执法机制的运行情况,对近年来寻甸县在环境司法保护方面的整体工作情况进行集中展现。
寻甸森林覆盖率47.65%,林木绿化率53%,作为全市生态涵养区建设的主战场,近年来,寻甸法院、检察院、林业局、森林公安等部门通力配合,协调联动,尤其是寻甸法院环境保护审判庭2011年5月成立以来,共审结各类环境资源刑事案件109起。其中,盗伐、滥伐林木、放火、失火、非法占用农用地、非法采矿案件就占所有案件的93%以上。
发布会上,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曹军介绍说:“寻甸法院环境保护审判庭自2011年5月成立以来,政府各部门单位在环境司法保护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有益尝试:一、以执法办案为第一要务,充分发挥环境司法保护职能;二、探索环境资源案件跨区管辖审判新格局;三、积极探索’三审合一’模式;四、探索建立环境生态司法保护协调联动机制;五、牢固树立生态修复理念;六、开展阳光司法审判,加大司法宣传力度。”其中,东川小江“牛奶河”污染系列案的公开审理和宣判,不仅实现了寻甸法院最具影响力案件公开审判的突破,展现良好的司法形象,而且作为新司法解释实施后云南省首例污染环境案,也为全国环境司法保护机制的探索提供了成功范例。
寻甸法院在办案过程中,不仅让违法者承担刑事责任,还让其采取原地复植、异地补种、缴纳环保公益金等方式对受损害的生态环境进行直接或间接的修复,并将环境资源能否得到修复作为量刑的重要考虑因素,对积极主动修复生态环境的被告人在量刑时从轻处罚,对不予修复或生态环境已无法修复的被告人则从重处罚。另外,寻甸法院对环保公益金实打实用,大力推动建成了集环境生态修复、环境法治教育、原生植物种植和旅游生态观光为一体的寻甸凤龙山生态公益林。目前已建成120亩,明年还将种植380亩,最终达到1000亩公益林的建设规模。
据了解,面对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寻甸法院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从以下五个方面重点探索环境司法保护新途径:一是进一步加大环境司法保护的执法力度,充分发挥环境资源案件司法职能作用;二是进一步发挥生态修复联动机制作用,深化环保司法与行政的良性互动;三是积极探索环境资源司法保护的体制机制建设;四是加强环境资源审判队伍专业化建设;五是进一步加强与新闻媒体的交流沟通,扩大环境司法保护的广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