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时评 正文
上好高校思政课关键在教师
红网    01-24 10:05:10

    老师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却昏昏欲睡或者干脆睡到下课铃声响起,抑或兴致勃勃地刷手机,旁若无人地鼓捣其他活儿……这种课堂氛围让不少思政老师“心累头大”。如何唤醒昏睡的思政课,已成有关部门及高校的“重大命题”。近日,来自多所高校的思政老师相聚在第三届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发展论坛,纷纷为激活思政课出谋划策。(1月23日《中国青年报》)

    思政课在高校不受学生欢迎,其实由来已久,2015年3月30日的《中国青年报》曾报道:教了38年思政课的复旦大学老教授顾钰民梦寐以求的上课效果居然是——不用点名,不用上课随机提问抽查,学生能自觉做到在思政课上不玩手机、不看外语书或者专业书。其实,并非只有思政课面临“来了也可以不听”的困境,在高校不少学科中一样存在同样的问题,只是思政课更为突出而已。

    去年央视报道:江西理工大学冶金与化学工程学院推出“私人定制”教师模式,新生只需在报到时先填写一份“教师定制订单”,便可私人定制老师。于是乎,学校便炸了锅,学生们纷纷表达了自己对“魅力教师”的诉求:“我要定制一个幽默,风趣,能将复杂的工科知识简单化的男老师”“亲,给我定制一个热情开朗能与我们有更多交流的年轻女老师”……

    “良师必定学者,学者未必良师。”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熊晓琳教授认为,思政课老师首先必须是一个理论研究者,对相关理论有深入的研究,做到真懂、真信、真用,才能深入浅出;其次,教学是门艺术,这要求思考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研究,做到因材施教、因课施教。由此,他希望思政课老师要因时而进,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前年,时任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强调:要全面落实《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扎实推进高校思政课综合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真正使思政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全国高校在思政课的改革中已有不少成功的实例。比如,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思政课“师生沙龙”已经开展近5年,5年来,参与的同学人群不断在变化,话题也在实时更新,思政课因此而一改“门庭冷落”的场景,一跃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热门课。

    有道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课堂就像战场,老师就像带兵的将军,战争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将军的领导和指挥能力的优劣。故而说,思政课能不能上好,关键在人,关键在于老师。(林日新)

编辑: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