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这话现在常被拿来说明——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精神文化需求应当蓬勃而发,文化生活应当成为人们解决温饱之后的最大追求。然而,现实却是——当前我国的文化消费还存在着巨大的缺口,这让笃信开头那句古语的人有些耿耿于怀。
实际上,这个现实非常符合逻辑:“仓廪实”之后当然应该“知礼节”,但这中间是有个过程的,在为“实”而奋斗的过程中被忽略的精神文化需求,不会在“实”实现之后自行冒出来,而需要培养,尤其是培养审美和品位。
不过,这种培养的必要性常被忽略,而且说到“培养”,也容易让业界人士困惑: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拿什么规模的资源来做这个培养呢?
这些问题也曾让笔者感到困惑,没想到最近两则休闲阅读倒带来了一些启示。
第一则说日本一个鱼市场为了培养鱼类食品的消费者而做出的种种努力,比如在市场专门开辟一个空间,让从业者来教当地的孩子识别和解剖各种鱼类,拉近孩子和鱼类及鱼类食品的距离。这种想方设法做到极致的用心以及“从娃娃抓起”的耐心,真是让人佩服。
另一则是英国著名足球教练温格谈他对中国足球的看法,出人意料的是,他并没有谈什么足球技术之类的话题,而是说文化比引援更重要。他说:“我相信创造足球文化是件漫长的事,足球是很奇妙的,你从小听你父辈讲足球的故事,你长大之后再把足球故事讲给后代听,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培养足球人群。”这个观点透出的依然是用心和耐心,用心依然是想方设法地吸引和留住观众,耐心则是不管这个过程有多长,都踏踏实实从头做起并坚持下去。
当然,在很多业界人士看来,上述两件花很长时间和很大气力去做却不能立即看到回报的事情,绝对是对资源和资本的浪费。也许正因为如此,在别人那里是“时光慢”的事情,到了中国就成了“簇新簇新”的了,所有的高投入要马上见到更高的产出,否则就是失败。一个文化公司最好赶紧做成几个大项目,积累知名度之后赶紧挂牌、上市,估值翻几番,迅速诞生一批千万、亿万富翁,这才是成功人士的做派。
那些深耕细作、润物细无声的用心与耐心,与我们何干?或者,更直白地说,于我们何益?这两个问题的详细答案姑且不论,笔者想强调的是,文化容不得投机取巧,不用心和没耐心一定会在某个时段“反噬”不尊重事物规律的所谓发展和增长,去年中国电影票房增速的断崖式下滑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此间,“慢就是快”可谓真理,与其投机取巧再被打回原形,还不如踏踏实实地用心做、耐心等。
可惜,不知还要被打回原形几次,业界才会真正重视这个道理。在上面那则关于温格的文章里,他最后评价“有钱”的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一切都太新了”。新,又急功近利,焉能不败?(林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