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益生药业工作人员在做附片成分分析。
干海子村小组合作社社员去年种植草乌获丰收。
干海子村村民正在地里种植草乌。记者刘凯达摄
昆明信息港·昆明日报 记者毛韵心 禄劝中药材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是全国十大中药材资源县之一,云南省首批确定的20个“云药之乡”之一,发展优势和潜力巨大。近年来,禄劝县充分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和品种资源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坚持“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性开发和珍稀品种引进共举”的方针,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及加工,通过招商引资建设,扶持龙头企业,推动种植规模扩张,加快中药材产业化发展步伐。
公司+合作社+农户
助农户增收致富
今年初春,记者走进撒营盘镇书西村干海子村小组,村民钱仕旗一家正在地里种植草乌苗。他家有12亩地,去年种植草乌,亩产量达到了500余公斤,收入达到了7万元以上,通过种植草乌,家里盖起了新房,买上了小轿车。
钱仕旗同时也是禄劝海资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社员,该合作社依托干海子村小组,发展了80余户社员,在全村种植了443亩草乌,176亩当归,社员依靠中药材种植都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合作社理事长钱世权介绍,去年2月,合作社和云南白药集团签订了药材收购协议,去年年底村里种植的药材都被全部收购,今年的药材苗大部分已经种下,“去年的草乌普遍收购价都达到了65元一公斤(干重),云南白药集团还制定了最低保护价,实现了订单式的中药材种植,中药材有销路,农户也就放心了。”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禄劝县通过技术支持,项目扶持,指导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方式,建设了不同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了一批中药材生产基地。随着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经营规模逐年增长,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已逐渐形成。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到6万亩,实现产值2亿元以上。
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带动产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禄劝在进一步全面提升粮、烟等传统产业的同时,重点打造“菜、花、果、桑、药、薯”六大特色经济作物产业。抓好农业产业化,关键在于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让企业起到示范带动的作用。
昆明益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就是当地龙头企业的代表之一。公司总经理郑文林说,2011年公司成立,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公司拥有1500亩自有基地,种植有三七、当归、党参等中药材,同时建有毒性药、口服药、普通中药、食品共四个加工车间,年中药材加工能力600吨以上,能够加工500余种中药材。
为了保证药材的质量,益生药业还建立了专门的质检部门,能够对药品的成分、农残含量、重金属含量等进行检测,确保出产的每一袋药品都是安全放心的道地药材。
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也显而易见。去年,益生药业在全县12个乡镇推广种植了6289亩中药材,今年准备在皎平渡、马鹿塘、则黑等乡镇推广种植2500亩中药材,品种包括黄草乌、党参等。
推进苗木基地建设
3年后中药材产值要破5亿
发展中药材产业,既是禄劝县委、县政府立足该县资源优势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也是禄劝高原特色农业建设重点培植的产业之一。禄劝县农业局负责人说,近年来禄劝中药材发展在一些地方得到快速推进,但由于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因素制约,中药材种植规模偏小,规范化、标准化基地少,主导品种不突出,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业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
对此,禄劝县下一步将大力推进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2016年至2017年,建设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2至3个,规范化基地面积达到2至3万亩,带动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至2020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6万亩。
针对禄劝县独特的自然地理资源特征,筛选特色、道地中药材品种,培育产销对路优势品种,力争遴选出3至4个具有特色优势的药材品种。建设中药材优质种子种苗基地,实现优良的种子种苗规范化、规模化生产。在中药材生产、中药饮片加工、中药材销售领域培育5至6家龙头企业。到2020年,全县中药材产值达到5亿元以上。
在禄劝县“十三五”农业发展重点支撑项目规划中,将建设草乌规范化种植研究及示范基地,规范化标准种植草乌3000亩,着手申报GAP认证备案;同时建设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500到1000亩;建设年加工中药材(以饮片加工为主)1000吨以上企业1-2家;建设禄劝中药民族药研究开发技术服务中心1个;同时逐步完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年培训、指导中药材种植及加工技术5000人次。
可以想见,在不远的将来,中药材产业将真正成为禄劝县域经济主导产业之一,走在全省中药材特色产业发展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