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时评 正文
旅游整治这服“急救药”,丽江吃得太多
昆明信息港    02-24 10:23:33

    国家旅游局2月23日宣布:即日起至5月底,将联合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整治春季行动,对云南丽江等7个重点地区的重点问题进行重点督查,严厉打击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顽疾,查罚一批违法违规企业。

  在闹得沸沸扬扬的“游客被打事件”之后,丽江将大力进行旅游整治,这是意料之中的行动。整治旅游乱象本来应该是服“急救药”,可这服药丽江已经吃得太多,不得不让人担心已经产生“抗药性”了。

  在国家旅游局宣布整治行动之前,丽江其实已经开了一次“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旅游发展水平工作推进会”的千人大会,决定整治旅游市场。这个会议决定:要3个月见成效。当地政府“没有下不为例”的坚决表态,成为此会议的一大新闻点。

  查看这次会议报道的新闻,不难发现发言中的“刮骨疗毒”、“铁腕治理”、“高度重视”、“零容忍”等词汇。实际上,“铁腕”、“重拳”、“零容忍”、“高度重视”之类的词汇,都曾是丽江表态整治旅游乱象时的高频率用词。几乎每一次旅游治理,都会用到这些词中的一个或者几个。

  2015年,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在当年10月暗访时发现,丽江古城存在欺客、宰客情况严重,餐饮场所等价格虚高,规章制度不健全等5个方面共22项问题,要求进行整改。丽江官方随即表示要对旅游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甚至提出“把景区整改当作丽江的第二次恢复重建”。

  除了用词相似,丽江的每次旅游整治体现在新闻报道上时,也可以一窥其中套路。往往是针对暴露出的问题承诺进行整治,然后积极宣传整治成效。例如,丽江曾在2015年针对那22项问题承诺“6个月内完成整改”。尚不足6个月时,2016年1月5日,丽江日报就报道“丽江古城整治旅游市场秩序显成效”,称通过整改“大大减少了旅游投诉率,提高了游客满意度,营造了安全、文明、和谐、满意的旅游环境”。

  仔细查看新闻报道,当地整治行动所针对的问题也经常相同。如2010年,云南省就要求丽江等地开展零负团费整治工作;2013年,丽江市开展旅游行业价格行为检查整治行动,“重点是零负团费等”;2015年,丽江“对零负团费、强制购物等乱象集中整治”;2016年,丽江旅发委又发警告:“再出现零负团费谁也救不了你”。

  除了零负团费这个顽疾,丽江还专门整治过“喊客、拉客”、“酒托”、“散客市场”、“艳遇”等游客面对的具体问题。其结果有时候是“成效显著”,有时候是“取得阶段性成效”。

  至此,不难看出,丽江的旅游整治极为常态,几乎年年都有;整治的内容往往是针对媒体反映的问题;针对同一个问题经常反复整治;在发布整治消息时,往往用狠劲十足的“重拳”、“铁腕”、“零容忍”等词汇来表明态度。

  丽江的旅游整治似乎正在代替旅游管理本身。“旅游整治”成了丽江对所有旅游问题的回答,成了丽江旅游每一次危机、每一次小考的统一标准答案。这是不正常的。依照普通人的理解,“整治”应当是针对特殊、重大问题采取的一种非常行动,如果一个问题年年整、年年有,那么我们可以相信,是常态化管理方面出了问题。

  旅游整治本来只应该是一服“急救药”,但丽江吃得太多。(都市时报 罗克)

编辑: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