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厅是西南地区唯一拥有管风琴、功能最齐全、效果最好的专业音乐厅 都市时报 记者孟祝斌/摄
昆明信息港讯·都市时报 记者蔡晓玲 1月20日,云南省大剧院首次揭开神秘的面纱,“云南省花灯剧院民族乐团新春音乐会”举行,许多人津津乐道于大剧院的音响设备卓绝,演出硬件堪称西南最佳。
2月20日在北京举办的“开放的中国:魅力云南 世界共享”外交部云南全球推介活动上,一部云南形象宣传片播放了富民县小水井合唱团在云南省大剧院演唱的场景。
站在广福路云南省博物馆新馆正门前,对面的云南文学艺术馆同样让人瞩目。它们隔壁的这座圆形建筑——云南省大剧院,正吸引着路人的目光。云南省大剧院现场指挥长赵劲源透露,4月开始,云南省大剧院将安排一系列演出。下一步,云南文投集团将与国内著名的剧场院线合作,把国内外的优秀剧目引入昆明,让云南观众与一线城市的观众,同步享受一流的高雅艺术,让云南省大剧院成为全国前列、西部一流的演出场所。
“滇之冠”奇妙设计
美观与功能的有机结合
在两座建筑之间的广场上,云南地图被以深灰色泥砖镶嵌在广场的中央,从地图正中抬头望,眼前的云南省大剧院正好被框入眼帘。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云南省大剧院是一座圆形建筑,与正方体形状的云南省博物馆遥相呼应,映照“天圆地方”的古老哲学。
项目建筑规模47010平方米,建设周期历时五年,耗资7.7亿元。从正面看,大剧院如同一顶“阿诗玛的帽子”,“帽子”外围设计成了竹编形状。一道镶嵌云纹的拱形帽檐线条流畅,随着观者视线的变化,云纹甚至呈现出不同的色泽。
这顶“帽子”被取名为“滇之冠”,从上空俯瞰时,能看到建筑顶端有三个宝石形状的屋顶,寓意镶嵌在帽子顶部的宝石,宝石罩着大剧院的三个演出厅,有美观、隔热、隔音等功能。鸟瞰大剧院的绿化景观,一幅孔雀开屏图呈现眼前。
正门入口处,伫立着26根石柱子,寓意云南26个民族,石柱上刻着云纹,寓意祥瑞,也代表云南的蓝天白云。
“天、地、人、和”元素体现
可供300多名演员同时化妆
进入大堂,头顶的云纹水晶吊灯异常瞩目,自建筑左边延绵至右边,如飘荡在云端。大堂开阔明亮,四周的玻璃外墙保证了采光,两边的电梯与旋转楼梯融为一体,外墙也刻上了云纹图案。大厅的墙壁贴上了木纹黄石砖,刻以方形云纹,质朴庄重。屋顶天花板上有流云设计,寓意“蓝天白云”。大堂两侧设计了售票处和寄存处,同时也留下了两处空间开阔的地方,作为配套空间。
云南省大剧院以“天、地、人”(丰富的天文气象、红土高原、多民族文化)元素为“一大两小”三个剧场进行内部设计,整座建筑汇聚三者,孕育成一个“和”字,展示人杰地灵、政通人和的彩云之南。“一大两小”三个剧场分别是大剧场、音乐厅、多功能小剧场。舞台后面配备了大、中、小、VIP等可供300多名演员同时化妆的化妆间,休息室、会议室等配备齐全。前台与后台分隔明显,为了让各个演出厅不互相影响,每一条通道都贴上了吸音材料,设计也甚为美观。四楼设有两个各400平方米的专业排练厅,一个为舞蹈排练厅、一个为音乐排练厅,均设置了专业隔音设备。小到路标、门牌,都充满设计感,卫生间也设计得非常人性化。
天 西南规格最高的音乐厅
1月那场令不少人回味不已的首秀音乐会上,巴赫的《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经由旅德管风琴演奏家、博士李艺花的手,开启了云南省大剧院音乐厅管风琴乐器的首演。
这套管风琴乐器耗资1350万元从德国购置,全手工制作,拥有45个音栓,设备还增加了独有的葫芦丝的声音,更符合云南特色。尽管音乐厅面积并不大,却是西南地区唯一拥有管风琴、功能最齐全、效果最好的专业音乐厅。
整座音乐厅以“天”作为主题设计,面积约490平方米,能满足大型交响乐团和合唱团以及各类独唱、独奏音乐会的演出要求。为了让音乐厅完全符合声学原理,整个厅顶部为拱形,共790个座位,厅中四面墙壁也按照声学要求设计成曲线状,墙面采用最先进的吸音材料,以达到最好的音响效果。
舞台顶端挂着许多反声板,可根据每一场音乐会的需求调节高低角度。“这个厅主要以自然声为主,两组扬声器供主持人用。”赵劲源介绍,整个音乐厅严格按照声学原理以及音乐厅的音响效果而设计,在寂静无声的时候,甚至可以在厅内任何位置听到针掉在地上的声音。
地 全国空间最高的小剧场
以“地”为主题寓意云南的红土高原,体现在多功能小剧场中。剧场面积约496平方米,观众座位可达440座到660座,有拼装舞台、拼装T型台、伸缩式座席,舞台最大可达到100多平方米。通过舞台、座椅等设施的变换,可满足电影、小型演出、时装表演、流行乐演出、展览、会议等多功能要求。
“以后这里会是活动最多的厅,演唱会、京剧、话剧、小型剧目、发布会等都可以在这里举行。”赵劲源介绍,这里的音响效果也是一流的,所采用的吸音材料与音乐厅相同。多功能小剧场呈长方形,所有的装饰采用土红为主色,呼应“地”的主题。墙体采用不规则形状铺排,犹如梯田形状,延绵至屋顶。整座小剧场高度近15米,是目前全国空间最高的小剧场。
人 全国功能最多变的舞台
位于大剧院正中的大剧场,以“人”为主题的设计是通过座位一端的圆形墙面来呈现的,寓意云南26个民族手拉手团结友爱,同时符合声学的要求。整个大剧场有1400多个座位,以深黄色为主色调,庄重而富丽堂皇。
大剧场的舞台由主舞台、两侧侧舞台、后舞台四部分组成。光是舞台进深就有40多米,宽度有60多米。舞台前设有乐池,可以容纳72座的交响乐队,分为左中右三块,中间有指挥台,乐池可随意升降。
大剧场的灯光系统采用了国际知名品牌,布置了62道杆。音响选择了美国Meyer Sound等专业级音箱,即便是国外专业团队严格的要求也能满足。
台下配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舞台机械设备,具备推、拉、升、降、转、阶梯变化、舞台延伸等功能,可上演歌剧、戏剧、舞剧、大型综艺、芭蕾舞等节目。升降机关可升4.5米、降4.2米,舞台后方,直径3米和7米的圆形旋转舞台不仅可以随意转动方向,也可以移动到舞台前端,实现各式演出的要求。“我们台下机器的设备、舞台机械的功能,是目前全国最多的,推拉升降、旋转平移全部能够实现。”赵劲源介绍,舞台面积比观众席还要大,能够有效地丰富舞台表演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