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明市图书馆内看书的市民。记者杜文蕾/摄
昆明信息港·昆明日报 记者李双双 从1996年4月23日的第一个世界读书日算起,今天恰好是第21个读书日。这也是中宣部等十部委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第11个年头。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或许能改变人的一生,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昆明的各大书城、书店提前一周就开始推出各种促销、主题活动,各级公共图书馆也推出了内容丰富的各类“读书”活动。
就在本周早些时候,昆明人在亚马逊中国发布的“最爱读艺术类电子书城市榜”和“最爱读社科类图书城市榜”中位居全国第3名。
对于许多爱读书的昆明人而言,“读书”已经融入生活。来自亚马逊中国发布的《昆明阅读报告》数据显示,87%的昆明受访者每天阅读至少半小时,其中阅读1至2小时的占比为28%,2小时以上的占比为14%。
我们该读什么?
重诗与远方 也看中技能提升
在亚马逊中国的调查中,40%的昆明受访者会安排固定的时间读书,65%的昆明受访者读书是业余爱好,有明确读书目的性(为了课程、工作及未来知识储备)的受访者占比29%。
在人类悠久的文明史中,留下了不少经典著作,我们到底该如何从浩瀚书海中进行挑选?昆明市图书馆副馆长刘志芳建议,“兴趣应当放在阅读首位。”
张艺骞,一名在昆从事广告行业的“90后”,在他的阅读习惯里,经典与专业类书籍占比为3:7。“经典肯定是要读的,它之所以能成为经典,里面积淀了很多人类智慧,它们让你看到更为广阔的宇宙。而另一方面,专业书籍是让你保持一个较好前进状态的方式。”
在樊登读书会云南分会会长师兢看来,“阅读,是最低成本、最容易的学习办法。”在当下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阅读能让人保持诗意的栖居,同时也能不断提高个人专业技能,从而有更好的竞争力。
忙起来怎么阅读?
利用碎片时间 让阅读不止于纸
读书不单在读书日,功夫在平时。
爱读书的昆明人还特别喜欢阅读电子书。亚马逊中国的调查数据显示, 九成以上昆明受访者会阅读电子书,其中主要阅读电子书(电子书占比50%及以上)的受访者占比达59%。
赵静雅,一名家住主城区而在呈贡上班的公务员。上下班利用碎片时间在地铁里看电子书已经成为她的习惯。“我之前还没习惯在地铁里看电子书,乘地铁上下班特别煎熬,总觉着还不到站,每天花在地铁上的时间差不多是一个半钟头。我阅读速度比较快,如果是中等体量的书籍,差不多四五个钟头可以读完。当然,有的书要费脑子思考,就要慢一些,但总的来说,我开始在乘地铁过程中阅读电子书之后,大概可以保证每周读一本书。不管是小说还是励志类书籍,或者是有点专业背景的书籍,开卷有益,总比玩手机好。”
现如今,在昆明的地铁上,像赵静雅这样抓住碎片时间阅读的人越来越多。
《昆明读书报告》的调查数据显示,57%的昆明受访者使用Kindle电子书阅读器看电子书,使用手机看电子书的比例为36%。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昆明人开始为付费内容“买单”。调查数据显示,61%的昆明受访者会购买付费电子书,其中7%的人已经使用电子付费包月服务。
新的阅读习惯的形成也为除了亚马逊这样的大企业之外的其他创业者们带来“商机”。
“我们实行会费制,每天一块钱,每年365块钱。在会员每天花费的一块钱里面,不仅仅包含我们客户端上的有声读物、精读内容,也包含了我们线下互动交流活动。我们每个月都会举办书友会、沙龙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在这个读书日,樊登读书会就邀请到了国学名师李山来给书友们讲《对话诗经,寻找国人的精神家底》,及畅销书作家林巨来做《妈妈,我是你想要的孩子吗》分享。
现在,樊登读书会云南分会已经可以实现收支平衡了。“加入的人越多,我的边际成本就越小,这是一个共享经济的时代。”而在昆明,像樊登读书会这样的阅读组织大大小小共有10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