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区园区 正文
家门口看专家号 官渡区新增10个专家基层工作站和1个医师工作室
昆明信息港    04-28 20:18:33

在太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前来看病的居民络绎不绝。通讯员夏雯/摄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栗飞 通讯员夏雯 既去年官渡区在全省率先启动医疗专家工作站建设后,4月28日,官渡区又一批专家基层工作站和医师工作室挂牌成立。这意味着今后更多的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家的诊疗服务。

    此次医疗专家工作站挂牌以专家基层工作站居多,数量达到10个,分别设立在官渡区人民医院、太和街道、矣六街道、金马街道、六甲街道、小板桥街道、吴井街道和大板桥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工作站根据大医院科室划分,提供侧重点不同的诊疗服务。例如:在太和街道有省第三人民医院分泌科专家,而在金马街道则有省第二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专家,患者可根据自己的患病情况选择专家工作站。而此次唯一一个医师工作室则是以市儿童医院眼科肖亦爽医师的名字明明,挂牌在关上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截至目前,官渡区共有13个专家基层工作站和11个医师工作室。通讯员夏雯/摄

    截至目前,官渡区共有13个专家基层工作站和11个医师工作室。“今后我们还将在官渡区人民医院、区妇幼计生服务中心、每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1-2个专家基层工作站、医师工作室。”官渡区卫计局副局长罗红介绍,到2020年,官渡区计划将分成建成15个省市三甲医院专家基层工作站和医师工作室,区卫计局按照每三年10-15万的标准给予补助。

    近年来,官渡区卫计局在人才培养方面做了许多探索和努力,开展了医疗专家工作站建设、学科带头、骨干医师选拔培养、举办研究生进修班、鼓励外出进修学习、支持科研创新、选派干部挂职锻炼,建立区级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等一系列人才培养活动,高层次医疗专家队伍不断壮大,优秀青年人才队伍逐渐建立,广大医务工作者专业技术水平、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卫生人才事业得到快速发展。截至去年12月,全区卫计系统在职在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820人,具有正高职称31人,副高职称129人。

    医疗专家骨干进社区 门诊人次较上年同期增长35.53%

    自2014年官渡区持续开展区级医疗卫生专家、骨干进社区工作以来,辖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35.53%、住院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6.32%,各项医疗质量指标均达标,病床使用率达73%左右,外转病人较去年同期明显减少。

    “专家骨干进社区人数逐年增加,2014年人数为17名,2015年增加至29名,2016年达到34名。”罗红说,仅2016年,专家到社区工作时间共计748天,门诊9297人次,双向转诊94,手术80台次,举办专题讲座或培训11次,带教28人,开展新业务、新技术4项,帮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章立制11条。

    罗红介绍,这些专家都是来自区级的学科带头人、骨干医师、名中医、副高以上职称专家及高年资主治医师,根据各自的专业特长,通过看门诊、教学查房、手术示教、会诊、疑难病例讨论、举办学术讲座等,现场进行传、帮、带,毫无保留地传授医疗技术,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高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重症的诊治水平。“同时,专家们还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规范和改进管理。”

编辑: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