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TCL集团模组整机一体化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项目(下称“TCL模组整机一体化项目”)在惠州仲恺高新区动工建设,建成后预计年总产值近900亿。更为重要的是,这一体现惠州与深圳产业共建的项目,加速高端产业集聚,助推产业技术升级,支撑惠州两大支柱产业之一的电子信息产业往5000亿元产值规模迈进。
延长产业链、补强创新链、提升价值链,这是近年来惠州产业发展的着力点。特别是惠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之以恒加强创新,激发产业发展活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支撑惠州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惠州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1.1%和41.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2.5和9.8个百分点。
延长产业链▶▷依托“大树木”培育产业“森林”
TCL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模组整机一体化项目实现了华星光电模组与多媒体整机的一体化生产,将完善惠州平板显示产业链,带动上下游配套产业链供应商到惠州投资。该基地将研发制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智能显示终端,将建成体现水平与质量的世界级项目。
TCL模组整机一体化项目跟深圳的TCL面板项目相配套。从产业链上看,玻璃基板在惠州生产,面板在深圳生产,模组整机一体化在惠州生产,这体现了惠州与深圳两市之间的产业共建。
在完善惠州平板显示产业链上,全球顶尖的旭硝子液晶用玻璃基板原板项目和信利4.5代AMOLED生产线项目同样发挥重要作用,前者处于平板显示产业的最上游,项目一期投资约32亿元,已开始试产;后者去年11月实现量产,总投资约63亿元,根据估算,该项目将带动相关产业实现500多亿元的产值。
依托这些项目,惠州形成了面板、模组到整机生产的平板显示产业集群,成为广东乃至全国液晶电视重要的制造基地。去年,惠州液晶电视产量1946万台,增长42.8%。
一个大项目往往可以带动一条产业链。惠州始终坚持走“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产业、带动大发展”路子,引进建设一批重大项目,依托“大树木”培育产业“森林”,推动产业集群化和高端化发展。
新能源电池是惠州电子信息产业中的另一个重要产业集群,去年产值约150亿元。从深圳到惠州投资的赢合科技公司,作为国内锂电自动化设备领域生力军,该公司负责人称,在惠州可以就近把设备供给TCL、德赛、亿纬锂能等电池生产企业,让产业链从终端拓展至上游装备。
延长产业链,让惠州电子信息产业“森林”不断壮大。2016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达353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44.8%,占全省电子工业的9%,产值排名全省第三。
惠州另一支柱产业——石油化工产业,目前也在着力做长、做细、做好、做强产业链,大力发展具有更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
补强创新链▶▷促进创新要素“三高”聚集
在延长产业链的同时,惠州还形成了科研人才和先进技术的集聚效应,催化了产业链上的各类创新要素。
近日,国际无人机系统标准化协会理事会会议在惠州召开,参与相关标准制定的就有来自惠州的无人机整机制造企业。在潼湖生态智慧区,三航(惠州)国际无人机研究院剑指国家级无人机产业聚集综合示范区,力争把惠州发展为无人机生产和研发的重要基地。
步入德赛西威工厂的生产车间,映入眼帘的不是繁忙流水线上的人头攒动,而是全自动生产线和“高大上”的设备,工人们主要进行仪器设备的操作监控。越来越多惠州企业实施工业技改,开展“机器换人”,打造智能化工厂,拥抱工业4.0。
数据显示,去年惠州完成工业投资813.5亿元,增长13.5%;工业技改投资439.7亿元,增长32.3%,两项总量均居全省第2位。
惠州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核心战略和总抓手,建设更具创新特质的智造高地,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促进创新要素高端聚集、高度聚集、高速聚集,推动惠州制造向惠州创造转变。
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院长纪红兵称,惠州实施一系列人才政策,大手笔揽才,引进了一批高端人才及其团队,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创新型人才和技术的“蓄水池”。
一大批科技企业群,投入大量经费进行研发,迅速扩大惠州的创新源头。惠州在这些高端领域形成的创新势能,正在逐渐转化为经济发展新动能。
惠州还积极利用全国乃至全球高校创新资源,加速“惠州智造”,今年6月在惠州举行的首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将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惠州转化。
提升价值链▶▷产业瞄准世界级转型跑出加速度
TCL集团与国际知名品牌黑莓“跨国联姻”,推出新款黑莓手机,抢滩全球中高端手机市场;惠州车载导航终端年产量约800万台,约占我国总产量的四成,正发力北斗产业加速北斗相关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
产业发展瞄准世界级,企业转型跑出加速度,惠州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惠州通过实施“企业培育计划”,建设产业生态,完善产业体系,丰富产业链条,完备产业配套,为实体经济发展打牢“四梁八柱”;通过实施“企业成长计划”,坚持抓大不放小,培育一批高科技、高成长性、高附加值企业,强壮实体经济的“筋骨”。
惠州市经信局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惠州的平板显示、移动智能终端、车载导航、LED、新能源电池等产品的技术水平、产能和市场占有率跃居全国乃至世界前列。
数据显示,已有32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惠州投资设立59家企业,带来世界级技术、人才等高端创新资源集聚。瞄准“微笑曲线”两端,惠州产业不断高端化,也越来越多元化。
屹立于惠东稔平半岛观音山一带的惠州首个风力发电场,随着清洁能源重大项目上马和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的落户,惠州瞄准建设广东省重要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这是惠州加快构建“2+2+N”现代产业体系的一个缩影。在做强做优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两大支柱产业的同时,惠州大力推动汽车与装备制造、清洁能源成为新的支柱产业,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注入源源新动能,力争“十三五”期间建成万亿产业集群。(记者罗锐 刘光明宝 周欢 管春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