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 正文
瓦上作画的艺术家 老宅弃瓦唤醒创作灵感
西安日报    05-15 09:53:28

  骆浩文心·青瓦艺术。(记者李福民/摄)

  非常之人,往往有非常的思维。

  出生于书香门第的青年才俊骆浩早年就受祖父和父亲骆孝敏及诸多文化名人的指引和濡染,多才多艺,其文章、书画俱佳,尤以词赋见长,享誉业内,且作品颇受专家同道的赞誉和肯定。

  早些年就听说骆浩的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干练、睿智、深邃,很亲切,有思想。他的人就像他近期创作的瓦画作品,清新、高古、朴拙,让人一见如故,充满着浓郁的原始的天然之美。有品有位,让人眼前为之一亮。

  谈及他在瓦上作画的初衷时,骆浩笑着说,这还缘于老家房屋拆迁时,他无意中发现这些老宅弃瓦,瓦虽然经历了风蚀雨打,岁月的洗礼与打磨,但依然保留着最原始的朴拙美。这批瓦好似穿越了时空,专门来让他用艺术唤醒激活。于是他突发奇想,何不把这些破落无用准备扔弃的瓦片运回西安,以瓦为载体,在这上面写字作画,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听说这些瓦大约是民国年间的瓦,他劲头更足了,宣纸上作画大家已经司空见惯,而在老瓦上呈现新时代的书画,这岂不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好方法!

  刚开始,骆浩尝试在瓦上写字,可一段时间后觉得不过瘾,便又在上面画起了山水画。可惜时间久了,瓦上的墨色就有些脱落,影响效果。他琢磨了一番,开始尝试用布染颜料在瓦上打底,这样做出的瓦画不怕水、不褪色,且有一种后现代的特殊效果。很快,骆浩将花鸟、禅茶、关中民俗、山水等题材搬上了瓦画,渐渐形成了一批又一批有体系、有主题的作品。在瓦片上创作时,骆浩注重画面布局、留白,在颜色上也大胆运用反差色,使得同道朋友看后个个赞不绝口。尤其他近期的禅茶、花鸟、静物系列主题瓦画,让人赞叹之余更是爱不释手。

  骆浩说,一家茶社的老板看上了这些作品,希望他创作一批禅茶系列瓦画。他便开始大胆尝试中西结合,用油画丙烯配合国画颜料进行创作。果然加入油画丙烯后,瓦画光感质感俱佳,效果出奇的好。用这种方法完成的瓦画,可以在瓦上打孔悬挂装饰,或是装镜框,都有不同寻常的效果。

  骆浩说,他从小就在农村长大,夏天砸瓦片在涝池里打水漂,冬天把瓦片扔在火堆里烧热取暖,每片瓦都是他的儿时回忆。所以他对瓦片,有一种别样的感情,摸着瓦就像老朋友一样亲切温暖。

  骆浩的童年就是在老家大瓦房里度过的,瓦房土墙,承天风,接地气,冬暖夏凉,很适合居住。如今久居都市,多年都没在瓦房里住了,对瓦之情愫反而愈加浓厚起来。所以他把这种浓浓的感情又再度投入瓦片,并通过这个质朴的媒介连接起自己对书画艺术的热爱,犹如再次重温热恋中的狂热。他不怕失败,因为他是在工作之余,用心在画画,画自己,画人生,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在瓦上作画古已有之,今人作画,骆浩也不是第一位,而骆浩新近瓦画的创作,是一种大胆尝试,但个别笔线、墨色、颜料的运用还没有完全放开,构图、题材若能再丰富、讲究、精细一些,洒脱、干练一些,一定会引来更多关注,从而引发瓦画的热潮。而到那时的骆浩一定会像他的人一样,儒雅中正,让人刮目。

  艺无止境,瓦画于骆浩来说,还在路上,愿他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冰儿)

编辑: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