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都市时报记者 熊少宇) 6月24日至25日,来自昭通、大理、楚雄、昆明,以及四川等地的作家、诗人、媒体记者齐聚彝良北部百年古镇钟鸣,参加为期两天的“昭通诗人上钟山”采风活动。
缥缈的云雾与嵯峨黛绿的群山,构成了一幅雅趣盎然的淡墨山水画 刘光华/摄
钟鸣镇以独特地貌“二十四口金钟扑地”得名,地处昭通彝良北部,距离彝良县城32公里,古名“伐乌关”。相传当年吴三桂欲建府于此,因漏数所站之“钟”而放弃。金钟境内地形奇特复杂,海拔700米到2021米之间,立体气候突出,植被丰茂,风光旖旎,世代居住于此的汉、彝、苗三种民族淳朴热情,盛产天麻、竹笋。
忽闻彝良有钟鸣,山在虚无缥缈间 刘光华/摄
山水相融,静与动组合成了最美丽的风景 刘光华/摄
活动中,作家、诗人来到海子异地安置新区、槽沟鱼塘、蔬菜基地采风,还未到目的地,一路上所见“二十四金钟扑地”已令采风团成员惊叹不已,“二十四口金钟扑地”其实是24座形似金钟扣在地上的山峦,都是金钟形状又各有不同,钟山、鼓山、海螺山、象鼻山、莲花山、兔儿山、美人山、宇王宫山、大虎山、老鹰岩、仙鹤抱蛋等名字逼真地描绘了24座山峦的独特形状。
云雾之间,青山对峙,绿树滴翠 刘光华/摄
峰峦叠嶂,宛若仙境 刘光华/摄
在槽沟,刚刚饱览钟鸣半是盆景半是山风景的采风团走入农户家中,沉浸在田园风光里。槽沟在钟鸣镇边缘,有山区少见的人工鱼塘,养鱼的水引自1公里外的溶洞,养殖的草、鲫、鲢等鱼经科学配比,不喂人工饲料,只用田间地头的野草,发展出帮助农民增收的新产业,又保持了良好的生态。在农家小院,诗人们纷纷以山峦流云为背景合影留念。
世代居住小镇的汉、彝、苗三种民族淳朴热情 刘光华/摄
苗族姑娘 刘光华/摄
笑开怀 刘光华/摄
采风团来到寨上苗寨,车队距离寨上还有一公里时,被一群身着民族服装的苗族姑娘小伙在路上拉起竹竿拦下,姑娘小伙们在竹竿一边端着盛满美酒的羊角载歌载舞,原来这是苗族同胞迎接客人的“拦路酒”。远来的客人必须喝过羊角中的酒才能进寨。喝过第一道“拦路酒”,没走多远,在寨门前车队再次被拦下,又有载歌载舞的苗族敬酒,钟鸣苗家的礼节是拦路次数越多,越表达对客人的尊敬和欢迎,喝过3道“拦路酒”后,车队进到寨上。好客的寨上苗族同胞已经备好丰盛的晚餐,在寨上社长杨兴芬带领下,采风团在晚餐前参观了壮观的寨上瀑布。
远来的客人必须喝过羊角中的酒才能进寨 刘光华/摄
拦路酒饮尽苗家风情 刘光华/摄
作家、诗人们还举行了“钟山论剑”诗歌朗诵会,大家就诗歌创作展开交流探讨,并诵读了自己的作品。
绿色深处的苗家风情 刘光华/摄
参与活动的部分诗人、作家还参观了罗炳辉纪念馆,游览了小草坝风景区。
载歌载舞喜迎嘉宾 刘光华/摄
据著名诗人、彝良县文联主席陈衍强介绍,“昭通诗人上钟山”采风活动由彝良县文联、中共钟鸣镇委员会、钟鸣镇人民政府主办,钟鸣村总支委、钟鸣村民委承办,来自昭通市,以及昆明、大理、楚雄的特邀诗人、作家、媒体记者50余人出席了采风活动。
浓郁的乡村气息 刘光华/摄
小镇上的烟火味 刘光华/摄
陈衍强认为,通过一系列特色活动,大家感受和体验到了钟鸣的好山好水、民族文化、人文底蕴以及脱贫攻坚工作,活动结束后,彝良县文联将收集大家在此次采风活动中创作的作品,除了在《彝良文学》以专辑栏目的形式刊登外,还将根据实际情况,向其他刊物推荐,尽力扩大影响力,取得较好的宣传效果。他说:“以诗歌的形式宣传钟鸣,让诗人走进钟鸣,让钟鸣走出彝良,让诗歌与脱贫攻坚同行,让钟鸣旅游借诗歌一双翅膀,唱响山水钟鸣,共享文化钟鸣,擦亮伐乌雄关”。
雨中的爱 刘光华/摄
生活,藏在每一针每一线中 刘光华/摄
陈衍强介绍,此次活动引起了许多文学界名人的关注,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昭通籍诗人雷平阳;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副秘书长、昭通籍作家胡性能;云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诗人海男;辽宁《诗潮》主编、诗人刘川;《诗刊》编辑、昭通籍诗人王单单;山东诗人轩辕轼轲十;彝良籍英雄,作家、书法家,全国政协委员、中部战区某旅副政委徐洪刚……他们因事虽未出席,但纷纷寄语采风活动,祝大家在用心感受彝良大山大水的同时,写出大美文章,让更多的人通过文学作品,了解这方土地、爱上这方土地。
镇上突然来了好多人,看热闹 刘光华/摄
对于此次采风活动,中共钟鸣镇委员会书记杨加林认为,钟鸣具有优良的生态资源、独特的自然风光、淳朴的民风和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通过此次采风活动,通过诗人、作家和媒体的宣传,能进一步向外界介绍钟鸣、推广钟鸣。同时,诗人、作家、媒体记者也将为钟鸣的发展带来更开放的新思路。
大山里的亲情 刘光华/摄
晾出幸福 刘光华/摄
杨加林介绍,由于交通等历史客观原因,目前钟鸣的乡村旅游发展还比较缓慢,但随着临近的小草坝景区建设以及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在三到五年内,钟鸣将结合天麻、竹笋、特色蔬果等产业,扶持培育15家左右的特色农庄、农家乐等旅游企业,逐步完善乡村旅游标识标牌、田园风光观景台等,通过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对钟鸣人的观念改变也有积极的作用。
诗人作家探讨交流 刘光华/摄
品尝拦路酒 刘光华/摄
参加采风的昆明诗人李云川为此次活动用诗的语言表达:钟鸣风景秀丽,天时地里人和,打开钟鸣,花海的模样,诗歌在这里无声开放,我看见朴实的山民,像水洗过的镜子,把诗歌和诗歌的土地点燃,那单纯的火苗,融入诗人们的情怀,好似一首民歌,闪闪发光,存储在记忆。
作家、诗人们穿上苗家服装,感受苗家文化 刘光华/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