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明 正文
神抓妙破 法官巧劲化干戈:记东川法院执行局法官刘春波
昆明信息港    06-26 09:40:15

    刘春波(左一)和同事在现场执行案件。记者周密/摄

    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杨俊霞)“六年赖账追老赖,两个小时执行完,神抓妙破”,这是挂在东川法院执行局办公室里的一面锦旗,字里行间除了申请执行人的感激之情,也透着对执行法官工作的认可和赞誉。这面锦旗是送给刘春波的,他是一位在执行一线工作了15年的老执行法官,同事都亲切地喊他“春哥”。

    不单要强制 也要有人情味

    初见刘春波是在法院的办公室,他正利用办案间隙整理一起9年前的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卷宗。“这起案件的被执行人在执行期间病故了,无法继续履行赔偿,现在中院将对特困人员进行司法救助,我想帮申请人争取一下,能帮一点是一点。”刘春波边写着申请边说,这是发生在2001年陇川县境内的一起交通肇事逃逸案,申请执行人赵某的丈夫在事故中不幸身亡,2003年,赵某与肇事司机李某达成51617.50元的赔偿协议,协议约定,扣除李某已支付的7500元,其余赔偿款由李某分三次付清。然而在向赵某出具了一份欠条后,李某却没了踪影,经过多年的查找,于2008年在东川发现了李某的踪迹,于是赵某便向东川法院提出强制执行的申请。

    案件至此看似尘埃落定,无奈执行期间李某患上癌症,高昂的医药费加上赔偿款,让其难以为继,而另一方面,申请人赵某一家老小的生计仅依靠其微薄的工资维持,生活十分窘迫。面对双方的困境,作为承办法官的刘春波多次找双方当事人做工作,最终促使双方达成执行和解——暂缓执行,以缓解被执行人李某的经济压力。然而没过多久,便传来了李某病故的消息,申请人赵某得知情况后便再也没有提及赔偿一事。

    “真是一波三折。”提起这件多年未执行完的案件,刘春波心怀感慨,他说在执行过程中经常能碰到类似的情况,很多时候并非被执行人有意抗拒执行,而是总会遇到许多不可预知的现实困境。在他看来,尽可能地顾及双方当事人的诉求及利益,才是执行工作的最佳结果。

    不能怕麻烦 还要做有心人

    “你是不是欠了李某5000元钱?你再躲也没用。”这是刘春波与被执行人黄某的对话,这段再平常不过的对话,背后却有一段故事。2008年,李某因租赁合同纠纷将被告黄某告上法庭,并提起强制执行申请,根据判决,黄某应返还李某5000元钱,但判决一下,黄某便消失无影,直到2012年,刘春波在承办另一起案件的过程中才“巧遇”黄某。

    刘春波回忆道,他与黄某素未谋面,关于黄某的所有信息均来自于判决书。时隔4年,他在另一起案件的执行现场与黄某不期而遇。“当时我正承办另一起案件,被执行人恰巧是黄某的朋友,在与黄某的对话中,我想到2008年的那起案件,虽然没有十足把握,但还是进行了试探。”于是便出现了开头的对话。最终,在刘春波的耐心劝说下,黄某当场将5000元钱交还了出来,这起拖了4年的执行终于执结。

    在刘春波的办公桌上摞着一沓厚厚的卷宗,只要一有空他便拿来翻阅,他说多看多想才能够将案情牢记于心,也方便在承办案件时查找其他案件的相关线索。正因如此,在这次令刘春波也颇感意外的“巧遇”中,才得以顺利成功地将案件执结。

    在执行过程中,刘春波还有一个习惯——把自己的私人电话号码留给双方当事人,正是这个不怕麻烦、不怕打扰的习惯,让他的执行工作事半功倍。

    “什么?你看到人了,把具体位置告诉我?”“既然在判决书里已经明确了,你这样一味逃避是没用的,有困难我们一起想办法”……刘春波每天都能接到当事人的电话,不论当时的他是在休息还是工作,都会不厌其烦地接听并一一解答,或长或短,但从来不会拒接。他说这样虽然很麻烦,特别是在当事人半夜打来电话向他诉苦的时候,完全影响到他的正常休息,但站在当事人的角度一想,也就多了一份理解与耐性。刘春波坦言,之所以留号码,并不是他真的不怕麻烦,而是越怕麻烦,麻烦就越会找上门来。既然如此,不如自己主动些,想得周详些,让双方当事人感受到自己的真诚,反而会触动当事人的配合与理解。

    不仅需耐心 更要有责任感

    “执行工作带有强制性,但并不是每一起案件都需要采取强制措施,通过润物无声,化矛盾于无形,才是执行工作的最佳结果。”刘春波说,作为一名基层执行法官,承办的多是琐碎的家庭纠纷类案件,而这类涉及老百姓的案件背后都隐藏着矛盾纠纷,如果只是简单执行了之,很难真正解决矛盾。因此,在办案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强制执行,执行和解有时也能取到更好的效果。

    在刘春波所承办的千余起执行案件中,就有很多案件以执行和解成功执结。文章开头所提到的两小时结案便是其中一件。孙某于2012年向代某借款10万元,于同年归还代某4万元之后便一直拒不还款。为了讨回欠款,代某一纸诉状将孙某告上法庭并申请强制执行,怎奈孙某一直赖着不还,东躲西藏多年后,最终在刘春波近两个小时的劝说下,双方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60多岁的代某送来锦旗和感谢信。

    说起执行办案,工作中的刘春波无疑是一把好手,然而办案能手也有苦恼的时候。刘春波说他是一位半路出家的执行法官,20年前因所在企业濒临倒闭,面临下岗的他通过考试才进入东川法院工作。他说下岗在即的那段时间生活很艰难,也因为这段经历,他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却忽略了一直陪伴在身边的家人。“自从干起了执行工作,每月至少有半个月都在出差,今年女儿就要参加高考,自己却很少有时间陪她,心里难免愧疚。”刘春波感慨地说,干执行就要适应单身汉的生活,如果家里的事情太多,肯定会影响工作,对家人的亏欠只能等到退休后再慢慢弥补。

编辑: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