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置的程序是否严格,监护人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以及是否该强制送至精神病院,都应该有清晰的归置,而不能随便一句“精神病人”就万事大吉。
7月2日下午2点半左右,发生在昆明街头的疑似精神病人抢孩子事件,成为近两天市民关注和热议的焦点话题。目前,官渡警方发出通告称,在审查过程中,该女子自言自语,答非所问,疑似精神异常,已责成张某红父母加强对其的管护,公安机关拟将张某红送至精神病院检查治疗。
正如孩子的妈妈在网帖中所说,“一个妈妈带上一个孩子走在街上那是相当的弱势”。通常情况下,我们会认为这种说法未免有些耸人听闻,但在发生这样一起真实的突发事件后,才能意识这句话一点都不夸张。很多妈妈在得知事件经过之后,都发出了“太恐怖了”“今后上街要把孩子拴在身上”“老人带孩子遇到这种事怎么办”之类的感慨。
必须承认,由于女性本身就相对弱势,遇到类似突发事件时往往不知所措。所以,首先要为这位妈妈点个赞,她在整个事件过程中的表现非常机智和冷静,避免了可能造成的伤害。比如遇到突然袭击的时候,并未退缩和胆怯,而是迅速做出反抗。再比如一边反抗,一边大声呼救,吸引周边市民的围观。最为重要的是,她首先想到的是保护好孩子,即使是在混乱局面下,也没有把孩子交给陌生人,而是一直坚持等到孩子的爸爸到来。
这一系列的处置,也为今后市民遇到类似状况做出示范。有必要重申一个常识,对于父母来说,无论出现什么样的状况,在遭遇突然袭击的时候,保护孩子的第一责任人都是父母,把孩子不受伤害放在首要考虑的位置。而对公众来说,遇到此类不合常理的事,也要保持一种警惕之心,哪怕只是单纯的围观,打一个报警电话,也可能会避免一场悲剧的发生,可谓善莫大焉,万万不能事不关己,或者认为是普通纠纷,漠然视之。在此事件中,围观市民为这对母子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这充分表明,昆明人并不缺少热心肠,这是整个事件中最为温暖人心的一个细节。
与孩子的母亲以及围观市民的表现相比,这起案件的事后处理却给人一种敷衍了事之感。官方通报中称,“已责成张某红父母加强对其的管护”,这是否意味着涉事女子已经回家?如果其确属无行为能力人,此举并无问题,但至少从目前的信息看,涉事女子是否患有精神病,似乎还没有权威依据,而仅仅是其家人的一面之辞,这种情况就放人,稍显草率了一点。事实上,精神病也分很多种,并不是所有有精神疾病的人都完全不负法律责任。
对于这起事件,很多人担心:难道遇到精神病人就只能自认倒霉?这并不是对精神病人的歧视,而是对如何管护好精神病人的提醒。类似事件中,处置的程序是否严格,监护人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以及是否该强制送至精神病院,都应该有清晰的归置,而不能随便一句“精神病人”就万事大吉。这才是市民担心的所在。(评论员赵文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