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 今年1月,盘龙区人民医院与昆明市妇幼保健院采取托管方式开展战略合作,盘龙区人民医院“重装上阵”变身市妇幼保健院北区医院。托管半年来,医院妇幼专科技术实力得到明显提升,医院特色优势也得到了发挥,今年1月至6月,市妇幼保健院北区医院门诊量较去年同期增长5.67%,门诊手术增加113.4%,抢救危重患者数较去年同期增加62.07%。市妇幼保健院北区医院的变化,诠释着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带来的蓬勃生机。
二级医院合作托管 破局医疗资源分配不均
今年1月22日,有着56年建院历史的盘龙区人民医院有了一个新名字--市妇幼保健院北区医院。在盘龙区委、区政府和市卫生计生委的指导支持下,盘龙区人民医院委托昆明市妇幼保健院承担医院的整体运营管理。盘龙区医院和市妇幼保健院的这次‘联姻’,是盘龙区优化医疗资源,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大动作。以往到盘龙区人民医院就诊的患者,大多仅仅是医院周边的居民,存在就诊患者不多,医疗资源闲置的情况;而昆明市妇幼保健院由于土地、建筑等空间的局限,已经容纳不下更多的患者,随着国家全面开放二孩政策,市妇幼保健院更是人满为患,“就医难”的问题凸显了出来。
2015年,昆明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昆明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方案鼓励二级医院进行转型。方案中明确,城市一级医院改造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鼓励二级医院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专科医院、老年护理和康复等机构,主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以及部分疾病的康复、护理服务;三级医院主要从事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正是在《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改革文件的政策支撑下,盘龙区人民医院与昆明市妇幼保健院采取托管方式开展战略合作,盘龙区人民医院变身市妇幼保健院北区医院。托管后,医院将努力向三级医院水平迈步,市妇幼保健院可有效发挥市属三甲医院的管理优势、技术优势、服务优势,输出人才、技术、品牌和管理,依托医院妇儿专科优势,带动医院综合医疗服务的发展。
托管后医院面貌一新 患者就诊量大幅增长
从托管至今的半年时间里,市妇幼保健院北区医院的变化十分明显。自市妇幼保健院进驻盘龙区医院整体运营后,医疗质量大幅度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改善,内部运行机制也所创新和完善。医院完成了中层干部的重新聘任,与各科室签订了年度综合目标责任书,并且把患者满意度也列入考核指标体系中来;全面完善规章制度,通过制定新的绩效考核方法,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实现网上预约挂号,优化就医流程,提高患者满意度。加强了医务人员医德医风的建设,并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了培训,医院面貌可谓是焕然一新。
医院的变化也让群众享受到了更好的服务。为了提升服务便捷性,医院想患者所想,通过改进接诊流程,要求患者排队挂门诊不超过15分钟;以往医院只有一条急诊绿色通道,通过改进,绿色通道增加到了急诊外科和急诊内科两条。此外,医院还增加了双休日专家的坐诊时间。从近期患者反馈来看,医院半年来服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大家普遍觉得医院环境有很大提升,医务人员的服务也有了明显改进。
此外更重要的是市妇幼保健院带来的技术和人才。医院托管后,市妇幼保健院从该院妇科、产科、放射科、超声科、产房科等科室都抽调了主任医生和业务骨干,充实进了北区医院。不少曾在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患者,也跟着专家来到了北区医院就诊。依托妇幼保健院的专科优势,医院已经把产科、妇科将进行分离,以更有针对性地服务患者。
有市民表示,现在到市妇幼保健院北区医院看病,出门就能够享受到围产保健的服务,免去了去大医院排大队做产检的辛苦,而且在北区医院收费标准还比三级医院低不少。
今年1月至6月,市妇幼保健院北区医院门诊量较去年同期增长5.67%,门诊手术增加113.4%;医院门诊手术手术量达到300多例,相比去年增加了4倍,其中90%以上的手术来自于妇产科。
依托特色优势 为群众提供更贴心服务
盘龙区人民医院做为一家建院50多年的综合医院,也有着不错的基础,实现托管之后,医院也在谋划着把这些传统优势做大做强。盘龙区人民医院的呼吸内科是省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糖尿病科是市级重点专科,中医肿瘤科是省级重点专科。此外,2008年盘龙区中医院和盘龙区人民医院合并后,中医的优势也一直保留了下来。目前市妇幼保健院北区医院还有包括甘草合剂、臭灵丹合剂等40多个品种的院内制剂,这些制剂都有相应的成产批文,而且疗效显著,长期以来受到了患者的肯定。目前,借助托管后的医疗资源,医院正在谋划在盘龙区各社区卫生中心开展中医康复服务,目前已经拓展了5个社区,医院希望借助中医康复门诊加强分级诊疗和双向诊疗,把康复这部分放到社区去做,进而推动各级医疗机构的共同发展。
搭建医疗“时空隧道” 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除了日常诊疗服务外,昆明市妇幼保健院北区医院还派出医务人员到盘龙区水源保护区开展医疗下乡巡诊服务,为当地的群众送医送药。在巡诊服务中,医院发现,部分乡村卫生机构虽然配备了心电图机,但在心电图的诊断方面还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为此,医院在今年3月份在辖区5家医疗机构落地了心电远程中心平台。患者在卫生所做了心电图之后,医生借助手机就可以把采集到的数据发到医院平台,医院值班专家诊断之后,很快就能把结果反馈到当地的医疗服务机构,如果发现病患,可以及时安排转诊。这一举措既免除了当地群众奔波之苦,也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医院自心电远程中心平台投入使用以来,每月可采集诊断1200人次,下一步,医院将进一步加强管理,提升医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发挥优势特色,带动医院全方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