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砥砺奋进的五年】文山三七产业向千亿元产业迈进 六大“文山品牌”逐步形成
昆明信息港    09-22 19:13:49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徐毅杰 9月22日,云南省“砥砺奋进的五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文山专场在昆明举行,中共文山州委书记童志云介绍了文山州五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以三七为主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旅游文化等六大重点产业的“文山品牌”逐步形成,三七产业正向千亿元产业迈进;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交通实现跨越发展,蒙自至文山至砚山高速公路年底建成通车。

    民生领域年均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0%以上

    “人民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我们就认真办好什么。”童志云介绍,五年来,文山州持之以恒改善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全州教育、医疗、科技、社会保障、就业创业等各项民生事业协调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惠民措施,连年来投入民生领域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都在60%以上,2016年达到76.1%。

    其中,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持续增加教育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及学校管理。累计投入各级各类资金40.83亿元,实施各类教育建设项目2822个,新建改扩建校舍277.95万平方米,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72.52%。

    群众看小病不用出村了,文山州推进“健康文山建设”、人口均衡发展各项卫生计生改革,狠抓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全面两孩”政策的落实,卫生计生机构达1345个,病床总数15757张,每千人口拥有病床4.35张,卫生技术人员15782人,每千人口拥有卫技人员4.36人。落实卫生惠民政策,先后争取实施了中央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26个、村卫生室建设项目195个。

    五年来,城镇常驻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8130元增加到25778元,农村常驻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5261元增加到8403元。

    蒙自至文山至砚山高速公路年底建成通车

    五年来,文山州集中力量狠抓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交通实现跨越发展。

    2016年12月28日,文山正式通高铁,州内建有4个站点,其中珠琳站暂时还未使用,实现了“路无寸铁”到“一步高铁”的历史性跨越。从丘北到昆明只需1个小时,8个小时就到上海;从广南到南宁只需2个小时,到广州只需6个小时,文山与外界的时空距离被拉近,与珠三角、长三角、滇中经济圈的联系更加便捷。

    建成了全省第一条地方自主筹资建设的高速公路——平远至文山高速公路,结束了州府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州内各县之间高等级公路互联互通,从州府到各县最远两个半小时车程即可到达。童志云介绍,2014年开工建设的蒙自至文山至砚山高速公路再次掀起了全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新高潮,将在2017年底建成通车。此外,文山州正在建设1个机场、4条高速公路和富宁港,计划开工建设3个机场、2条高速公路和一条沿边高等级公路,综合交通条件还会迎来更大的改变。

    三七产业正向千亿元产业迈进

    五年来,积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以三七为主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旅游文化、新型冶金化工和新材料、外向型加工和制造、高原特色农业和食品加工、边境贸易和物流六大重点产业品牌,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形成。

    其中,旅游文化产业井喷式发展。文山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具有独特的喀斯特山水田园风光,以普者黑、坝美为代表的秀丽山河成为众多国内外游客向往的知名旅游目的地,这几年来到文山旅游的人数井喷式增长。文山旅游异军突起,已经成为云南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过去五年,全州共接待旅游者5147.3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55.98亿元。

    以三七为代表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独树一帜,三七道地药材和辣椒、蔬菜、八宝贡米、木本油料等生态食品产业全面发展,集种植、加工、科研、营销、品牌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正在形成。“特别是文山三七,对治疗心脑血管等方面的疾病具有独特疗效,是世界公认的珍贵药材,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已经参与开发,三七产业正向千亿元产业迈进。”童志云说。

    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以铝、铟、钨等有色金属为主的新型冶金化工产业,攻克了中低品位铝土矿生产氧化铝、稀贵金属锌铟回收等一系列产业关键技术,文山铝业、华联锌铟等公司全力打造冶炼行业新标杆,铝工业中心、铟材料加工基地和钨产品加工基地正在建成。三一重工、美泰玩具等知名企业纷纷到文山投资发展,文山正成为客商云集的希望之地。

    累计脱贫30.34万人 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3.27%

    五年来,集中力量精准扶贫,全面推进贫困户“九个全覆盖”:扶贫项目、安全稳固住房、孩子上学帮扶、医疗救助、产业扶持、农民合作组织、教育培训和素质提升、安全饮水、干部挂联和贫困村“七个全覆盖”:贫困村道路硬化、村卫生室和执业医生、村集体经济、党的组织和阵地建设、电商和信息化建设、环境整治、部门包村,打响了攻城拔寨的攻坚战。

    其中,文山州在换穷业上出实招,力争每户贫困户和每个贫困劳动力都能至少参与到一项产业发展中,通过有效机制把贫困户收益和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捆抱在一起,让贫困户有事做、能增收;在拔穷根上出实招,每户贫困户都掌握1—2项实用技术和生活技能,都看得起病,孩子都上得了学,不让有创业条件和意愿的贫困户创业无助,保证鳏寡孤独等“兜底”贫困户有依靠;在挪穷窝上出实招,把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贫困地区群众,搬迁到城边、园区边、旅游景区边和乡镇集市。

    通过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州五年累计脱贫30.3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2.4%下降到13.27%,许多过去破旧落后的村寨现在已经通路、通电、通自来水、通网络,变成整洁、秀美的新农村,许多农户住上了小洋楼、小楼房,有的还开起了小汽车,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用老百姓的话说,现在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童志云说。


点击进入专题

 

编辑: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