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徐毅杰 9月28日,云南省“砥砺奋进的五年”丽江专场新闻发布会在昆明举行,中共丽江市委副书记、市长郑艺就丽江近5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作介绍。据介绍,丽江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212.2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309.3亿元,年均增长10%,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8621元增加到28099元。其中,2016年丽江市旅游业总收入达609亿元。
今年4月15日以来处理涉旅违法违规案件317起
“旅游业是丽江的亮丽名片和金字招牌。但由于我们的旅游监管服务能力建设滞后于高速发展的旅游业,去年底以来,丽江旅游饱受诟病、倍受压力。”郑艺表示,丽江市委、市政府深刻反思、痛定思痛,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重拳整治旅游市场乱象,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郑艺介绍,目前,丽江已实现电话、官方网站、微信、微博以及扫描二维码等多种途径的旅游咨询、投诉。今年4月15日以来,丽江市共处理涉旅违法违规案件317起,行政拘留142人,行政处罚罚款490余万元;取消32个旅游定点购物店,停业整顿23家旅行社和散客营业网点,吊销8家旅行社经营许可,吊销1名导游资格;整改景区景点存在的15个方面问题。
同时,建立健全了“1+5+N+1”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即旅游市场监管综合调度指挥中心+旅游警察、工商旅游执法支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联合巡逻队、司法调解中心+各涉旅职能部门+执法履职监督办公室的监管模式。其中,旅游联合巡逻队共10支,分别由旅游、旅警、工商执法人员各1人组成,全天候在各景区景点巡逻执法;各景区建立司法调解中心,在3A级以上景区设立旅游巡回法庭调解室,现场及时调解纠纷、处置投诉。新增300名旅游辅警、30名旅游辅助执法人员、20名工商执法人员,聘请了80名社会监督员。此外,旅游治安管理、旅游行政管理、旅游市场监管、旅游行业管理、旅游景区管理、旅游舆情处置、古维费查验、智慧旅游等工作全面加强。目前,丽江旅游发展呈现“三升一降”(接待游客人次上升、旅游总收入上升、游客满意度上升、旅游投诉率下降)的态势,初步实现全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现场推进会提出的“确保在今年‘十一’国庆节到来之前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取得压倒性优势”的阶段性目标。
此外,对旅行社及导游人员违规、违法事实公开曝光。目前已发布4期旅游“红黑榜”,10名导游、1家旅行社、1名旅游执法人员上“红榜”;17家旅行社、1名导游人员和3名旅游从业人员上“黑榜”。还制定了不文明旅游行为记录暂行办法。目前有二批涉及3名的游客不文明行为上报至省旅发委和国家旅游局,已请求国家旅游局依照有关规定将3名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纳入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
建设四大产业 2016年旅游业总收入增至609亿元
五年来,丽江市立足资源优势,不断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产业发展之路,确立并推进了文化旅游、清洁载能、高原特色农产业、生物医药和大健康四大产业建设。
其中,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接待游客从2012年的1599万人次增加到2016年的3520万人次,年均增长24.6%;旅游业总收入从211亿元增加到609亿元,年均增长31.7%。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成功推出《印象丽江》《丽江千古情》《云南的响声》等文化旅游演艺品牌。第三产业增加值从85.9亿元增加到141.6亿元,年均增长8.7%。2016年,以文化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达42.6%。
高原特色农产业稳步推进。建成生态产业基地440.8万亩,形成了热区以芒果、冬早蔬菜、优质大米、特色烟叶等为主导,温带以花椒、核桃、雪桃、苹果、青梅、花卉、无公害蔬菜等为主导,高寒山区以中药材、马铃薯等为主导的立体型产业格局。农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33.6亿元增加到2016年48.8亿元,年均增长6.4%。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建设积极推进。全市5个县(区)均被认定为“云药之乡”,“程海螺旋藻”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推进“五网”建设 鹤关高速即将开工建设
着力推进路网、航空网、能源保障网、水网、互联网“五网”建设。目前,已建成丽江机场高速、大丽高速、丽攀高速华坪荣将至滇川界段,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7305公里,乡镇公路通畅率100%、建制村通硬化路96.8%。正在建设华丽、丽香、宾永、永宁4条高速公路,即将开工建设鹤关高速。
建成大丽铁路,正在建设丽香铁路。建成金沙江中游库区国家标准航道234公里。
运营民航机场2个:丽江机场和泸沽湖机场。丽江机场通航城市60个,其中国内城市54个、国际和地区城市6个。2016年,丽江机场旅客吞吐量678.4万人次、货邮吞吐量9299吨,在全国218个机场中排名第37位,成为西南地区五大区域枢纽机场之一,正在进行4E改扩建;泸沽湖机场2015年10月通航,2016年实现旅客吞吐量4万人次。
农村贫困人口降至9.89万人 贫困发生率9.52%
在脱贫攻坚工作方面,丽江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以小凉山地区、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直过民族”为重点,全面贯彻“精准”要求,推行“四到县”改革,对贫困对象实行精准识别、动态管理。
郑艺介绍,丽江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从2012年的1420万元增加到2016年的1.99亿元,累计各类扶贫投入87亿元,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
五年来,丽江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2年的5322元增加到2016年的8750元。全市农村贫困人口由2012年的19.9万人减少到2017年动态管理后的9.89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2.14%下降到9.52%。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99元 年均增11.8%
“五年来,丽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竭力办好该办能办的实事,坚决兜牢基本民生的底线。”郑艺介绍,丽江市民生支出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每年都保持在70%以上。
郑艺介绍,丽江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212.2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309.3亿元,年均增长1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16871元增加到24116元,年均增长9.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38亿元增加到48.2亿元,年均增长13.7%;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618.9亿元,年均增长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65.7亿元增加到104.9亿元,年均增长13.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8621元增加到28099元,年均增长11.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5322元增加到8750元,年均增长14.4%。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2年的3.5:1缩小到2016年的3.2:1。
累计新增城镇就业5.1万人、农村劳动转移就业45.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9万户、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2.2万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