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都市时报 评论员许建龙)假如让你说出你居住和生活的这座城市未来会变成啥样儿?正如100人心中有100个哈姆雷特,相信每个人也会给出不同的答案。昨天,《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实施纲要(2017—2030)》进行公示,通过建设一个枢纽、擦亮三大品牌、打造四个中心,昆明将在2030年基本建成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
一座城市的定位,关乎它未来几十年的发展与演变。翻开世界地图,昆明恰好是亚洲的地理中心。昆明历史上有南方丝绸之路、滇越铁路、驼峰航线、史迪威公路等,历史上就与南亚、东南亚形成了良好的人文、贸易交流合作。但遗憾的是,昆明没能成为亚洲的经济中心,这主要是因为“不通”。
交通的末梢、市场的末端、开放的边缘曾是制约昆明发展的三大瓶颈。但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推进,曾经的掣肘正变为机遇。来过昆明的人都说这是一座来了不想走的城市,这里四季如春,花香满城。
《实施纲要》高屋建瓴地擘划出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任务时间表和实现路径,并分三个阶段来基本建成。展望未来,到2035年,昆明市的GDP将达到2.7万亿元,人均GDP超过3.8万美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超过1万美元、达到1.2万美元以上。到本世纪中叶,昆明将成为产业发达的经济繁荣之城、创新创造的活力绽放之城、开放包容的现代大气之城、兼容并蓄的人文魅力之城、和谐宜居的绿色健康之城。
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是昆明市委着眼于国际国内发展大趋势、抢占未来城市发展制高点作出的战略决策。放眼未来,同为西部省会城市的成都提出要建设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西安提出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南宁提出要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态势,昆明只有顺应城市发展规律,以世界眼光、全球视野、国际化理念,主动融入城市发展的国际潮流,对标对表国际化标准,明确昆明发展的国际定位,化地缘优势为经济优势,变资源优势为资本优势,不断增强城市的影响力、辐射力和综合竞争力,才能抢占发展制高点,赢得发展主动权。
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既是昆明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城市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昆明在新的形势下谋求跨越赶超的迫切需要。《实施纲要》提出,要始终围绕打造区域性国际综合枢纽,着力打造互联互通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安全可靠的区域性国际能源枢纽、便捷畅通的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功能完备的区域性国际通信枢纽、智能高效的区域性国际智慧城市;围绕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全面推动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和人文交流中心的建设;围绕提升“三个品牌”,全面提升“世界春城花都”的城市美誉度、“历史文化名城”的品牌吸引力、“中国健康之城”的国际影响力。
这样的一幅蓝图将会带来怎样的一种体验呢?按照《纲要》所描绘的路径,昆明的天会更蓝、地会更绿、水更清、路更畅、城更美、空气更清新,必将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宜居宜业新都市。城市发展的终极走向一定是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并非一个冷冰冰的高科技概念,在于为城市居民创建一个更加高效、从容、和谐的生活空间,让他们与城市的发展血脉相连、荣辱与共。
这样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令人向往,值得期许。《实施纲要》的编制准确地把握了“国际特征”与“昆明特色”的关系、“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关系、“发挥优势”与“补齐短板”的关系、“增强硬实力”与“提升软实力”的关系,相信一定能够确保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真正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