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腾讯WE大会在北京召开。主题“若有光”,引自陶渊明的名篇《桃花源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寓意人类对若隐若现的未来之光的不舍追寻。在这场科技创新盛宴上,霍金等9位科学家与数千名观众一同分享星际迁徙、返老还童、癌症免疫、人工智能等话题,展示未来世界的模样。今年,腾讯WE大会与全球顶尖的科学、教育及专业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集团(Springer Nature)在北京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推进基础科学发展这一共识的基础上,连接科学与大众,让更多人了解前沿的科学突破与趋势,也让更多青年人热爱科学。
今年是腾讯WE大会的第五个年头。这个想像力的盛宴持续关注最新的技术进步、最前沿的科学发展,以及人类和地球面临的重大挑战。
关于未来
突破摄星,探索未来
11月5日,著名物理学家、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斯蒂芬·威廉·霍金作为腾讯第五年WE大会的开场嘉宾,以独家视频演讲的方式,带来关注人类未来、探索宇宙的思考。
近几年来,霍金一直关注着人类的星际迁徙。霍金在演讲中认为,人类应该积极探索太空,寻找宜居星球,“这将彻底改变人类的未来,甚至会决定我们是否还有未来”。因此,他在去年推出了“突破摄星”长期研发计划,目标让星际旅行变成现实。在今年,“突破摄星”与欧洲南方天文台携手合作,进一步探寻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的宜居行星,希望人类已经延续了二百万年的火种,能够继续延续下个一百万年。
为了走出太阳系,成为银河系公民,全球科技界都在行动。突破摄星执行董事、前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主任Pete Worden在大会现场,分享了“突破摄星”项目新进展。项目组通过行星飞船到太空,收集宇宙信息,寻找生命体。如果可以保证飞船能够用光速的20%的速度持续20年的航行,持续地给地球传回相关信息,到2050年左右的时候,就可以收到在整个银河系当中可能有生命的其他的星球上面的一些生命迹象的图片。
人工智能
毁灭人类,还是拯救人类
人工智能到底会帮助人类,还是将人类带向毁灭深渊?在WE大会现场,演讲嘉宾做了精彩的分享。
中国科学院院士、量子计算专家、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讲述什么是量子计算、什么是量子计算机。他称,量子计算是一个革命性的计算原理,量子计算机特别快,用量子计算机3个小时运算量等于超级计算机运算六十万年。人类已经进入一个能看到量子计算机将要做出来的时间段。姚期智表示,“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可以结合在一起。我们可能做出连大自然都没有想到会有如此结果的事情。”
中国科幻作家、第74届雨果奖获得者郝景芳认为,长时间内人工智能无法超过人类,由于没有人类机体的生理基础,人工智能产生不了人类的高级情感。在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人类应该反观人工智能,帮助认识自身,去对人类人性、智慧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整个人类文明往前进一步。
让返老还童
来得更快一些
“返老还童不是不可能,”斯坦福大学神经学教授、老年疾病研究专家Tony Wyss-Coray在会上展示了他的研究成果。针对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患者,通过输入健康、年轻的血浆,以此为阿尔茨海默症进行治疗或延缓人类衰老提供重要解决方案。在2014年,他在年老小鼠和年轻小鼠之间建立了血液循环系统,发现重复输入年轻血浆能够使得老年小鼠的大脑变得年轻。
癌症研究科学家、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人类基因组医学研究所所长张康也在WE大会上同步他有关肝癌早期诊断与治疗的研究成果。张康表示,他和团队基于大规模的临床数据分析和深度机器学习,开发出一种高效血检方法,能以无创形式快速有效诊断原发性肝癌。
未来学家、致力于解决世界性问题的发明家Pablos Holman在WE大会现场分享了他不拘一格的新奇研究——降低疟疾感染率的灭蚊激光炮。在非洲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疟疾,其中一半是儿童,这正是他为解决疟疾问题所尝试的事情。(北京晨报 记者韩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