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区园区 正文
东川区乌龙赛牛节牛王牛人出炉 为建档立卡户发放补助及奖金16.81万元
昆明信息港    11-20 09:22:53

    昆明信息港讯 通讯员唐启荣 11月18日,东川区乌龙镇赛牛场上,人欢牛叫,熙熙攘攘,参赛市民一大早便把牛拉到赛场,等待评委到来,更盼望自己养的牛能拿到大奖。

    东川区委副书记欧明锋,省民宗委纪检副组长陈永剑,区委副书记、区扶贫驻村工作队总队长尹为志,世博旅游集团文化中心主任马贤龙,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赵国明,区政府副区长颜静,乌龙新区管委会主任、乌龙镇党委书记刘智兴等领导出席东川区第五届乌龙赛牛节开幕式。

    刘智兴介绍说,东川区第五届乌龙赛牛节将携社会各界帮扶之手,凝全镇干部辛劳之情,为贫困户脱贫摘帽加油打气,为贫困村脱贫出列添砖加瓦,为打赢乌龙脱贫攻坚战集聚力量。

    东川区养牛协会会长马才亮介绍,乌龙店房社区是一个回民聚居地,在充分挖掘伊斯兰风俗文化,开发民族产品,发展民族产业具有较大的潜在优势。自2013年以来,东川区肉牛养殖协会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四届东川区乌龙赛牛节,通过“赛大”、“赛壮”、“赛香”等赛事的开展,极大的激励了农户的养殖热情,壮大乌龙的养牛产业,发展乌龙的牛文化,提升了乌龙的知名度。为发扬好这一传统特色,加快乌龙文化产业健康发展,近两年来,东川区肉牛养殖协会结合镇脱贫攻坚工作,通过“协会+贫困户”的模式,积极发展乌龙的肉牛养殖,今年的赛事主题为“脱贫路上,我们携手同行”,结合这一主题,提出凡建档立卡的贫困养殖农户参加比赛的,一律免收报名费,降低参赛门槛,鼓励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积极参与到此次比赛中来,让他们能够参与本次“牛王”、“牛人”的争夺,共享胜利果实。

    他表示协会有决心和信心,牵头办好赛牛节,进一步扩大肉牛养殖规模,壮大肉牛养殖产业,打造肉牛养殖品牌,为东川区的经济发展、群众的脱贫致富,为“村村有产业、户户能脱贫、人人能致富”的目标贡献出一份力量。

    经过紧张的角逐,养殖大户马仲稳的参赛牛44号,体重1.037吨,获得牛王称号和6000元奖金;市民李林媛获得牛人称号,她估量的201.35公斤,与实际牛肉201.36公斤,仅相差0.01公斤,获得牛人称号和5000元奖金。

    与往年不同的是,赛大活动共127户报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1户,分土牛组,杂交组共设奖项30名,发放补助及奖金14.31万元。

    另外,在赛大过程中,许多参与者不服评委的评估,要求实际称量。评委和市民对一二等奖的牛都有目共睹,没有异议,但对第四名的牛重量不服,并要求对赛牛进行称重。最后评委决定对全部获奖赛牛进行称重,牛王重1037公斤,与评委评估相近,第四名也一样。

    本次一百多头参赛牛中,有一半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养殖的。与往年相比,参赛的牛多了,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养殖户参与到其中,不但免收其1000元的报名费,还要途中的运输费等进行补贴,极大地提高了建档立卡贫困养殖户的脱贫信心。马店社区建档立卡贫困户丁文龙表示,通过今年的比赛,他明白只要把牛养好,参赛就有参赛费,如果获奖,还有更多的奖金,通过养牛,发民产业脱贫,增加经济收入,让一家人摆脱贫困,改善生活,提高幸福指数。

    当晚还举行了颁奖晚会,对获奖者进行颁奖,并举行了精彩的文艺演出。用精彩的与扶贫相关的诗歌朗诵、歌唱和音乐舞蹈等文艺形式鼓舞乌龙全镇人民通过养牛等产业脱贫方式,撸起袖子加油干,增强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

    东倘公路竣工通车在即,区域优势逐步彰显;基础建设趋于完善,生态乡镇优势明显;“一村一品”逐成规模,产业发展优势突显。走进乌龙,你将品味无穷的韵味;投资乌龙,你将得到殷实的回报。

编辑: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