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尹吉 2018年1月12日下午,由官渡区文体旅游局主办的“2018年官渡区戏曲进校园汇报演出”在官渡区小板桥镇中学举行。官渡区牛街社区传承基地的老艺术家们和官渡区云溪小学的学生一起为大家呈现了一台精彩的滇剧表演。
云溪小学六年级6班的沈芯宇告诉记者,在官渡区文体局的引荐下,滇戏牛街社区传承基地的老艺术家们到学校开展了非遗滇戏进校园活动,他们先是为全体师生进行了四场演出,之后在学生自愿报名的情况下,学校成立了一个滇戏兴趣班,每周由牛街传承基地的老艺术家们进行免费的教学活动,每周一课时,“到现在,虽然才上了12个课时,但是,老艺术家们的付出,让我们感受到了滇剧的美妙,情韵,文化,深情。”沈芯宇说到。
据悉,近年来,官渡区非遗进校园已步入常态化。为培养壮大传统戏曲人才队伍,培育有利于戏曲活起来、传下去的良好环境,形成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参与戏曲艺术发展的生动局面。官渡区积极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滇戏、花灯代表性传承人分别到云溪小学、小板桥镇中学、方旺中心学校、官渡区第六中学开办滇戏兴趣班。自2017年以来,在官渡区文体旅游局指导下,云溪小学与牛街社区滇戏传承基地结对子,由云溪小学三、四年级学生自愿报名参加滇戏学习,学校每周二开设滇戏理论、表演、化妆等课程,由滇剧市级传承人张德元和牛街社区滇戏传承基地赵静、李玉荣等为孩子们免费授课。至今坚持学习滇戏学生达30余名,平均年龄10岁。
滇剧和花灯是云南省昆明市的地方剧种,是官渡区的传统文化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2006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昆明花灯列入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滇剧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官渡区的滇戏花灯在民间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群众的喜爱,但随着多元文化娱乐方式的普及,过快的城市化进程,破坏了地方戏曲生存发展的环境,导致面临失传。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这一云南特有的传统文化,官渡区文体旅游局高度重视传统戏剧的传承与保护,在政策上鼓励民间团队创办传承基地、传习馆,在传承活动经费上给予扶持,并纳入年度考核。
官渡区文体旅游局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在政策机制上激励传承基地、传习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我要传承,我要发展”变被动为主动,同时,对传承活动开展好的传承基地、传习馆给予活动经费保障,使官渡区滇剧花灯的传承有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并常态化和可持续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