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省长阮成发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省将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这三张牌,形成几个新的千亿元产业,为跨越式发展的云南注入绿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如何全力打造好这“三张牌”?27日晚,2018云南省两会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发布活动,以“坚持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三张牌’”为主题,邀请7个相关部门联合发布,阐释具体思路。
绿色食品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厅厅长王敏正认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聚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等优势,这为云南打好“绿色食品牌”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基础条件,同时赋予了云南巨大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打好绿色食品牌5大行动
1
产业结构优化行动
2
绿色生产推进行动
3
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
4
绿色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行动
5
绿色品牌创建行动
绿色能源
实现绿色能源牌的5个路径
1
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2
积极拓展电力市场
3
深化能源体制改革
4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5
不断延展云南绿色能源产业链
健康生活目的地
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云南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此我省将整合健康医疗产业上下游资源,打造云南国际医疗健康城,形成集医疗机构、研发企业和医学院校为一体的高端健康医疗产业集群,带动引领我省大健康产业加快发展。
云南国际健康医疗城5~10年目标
1
世界一流的诊疗中心
2
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医疗辐射基地
3
亚洲重要的医疗旅游目的地
4
国内领先的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聚集地
5
高端医疗复合人才教育培训基地
6
人居环境一流的国际生态社区
去年11月,省委、省政府提出由资源开发型向市场开拓型转变,建设红利向改革红利转变,单一型向综合型产业转变的“三个转变”;同时提出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大力引进新能源汽车整车和电池、电机、电控等零配件企业,尽快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把绿色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电力
使绿色优价能源成为引资洼地
2017年成绩
能源工业增加值863.7亿元
送电省外1435亿千瓦时,100%为清洁能源
成为全国外送清洁能源第二大省份
2018年目标
油气管道将达到5000公里
2020年目标
西电东送能力将达到4240万千瓦
省发改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长丁兴忠介绍,省内用能方面,我省2017年清洁能源交易占比居全国首位,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居全国首位。
“要用好‘绿色能源牌’,使绿色优价的能源成为招商引资的‘洼地’。”丁兴忠说,我省还要扩大省外市场,拓两广、入华中、进华东、联黔渝、融入京津冀,使我省绿色能源在更广的市场配置。扩大能源国际合作,以今年中老项目开工为开篇,推进中老越、中老泰、中缅、中缅孟电力联网工程,使能源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主要构成。
新能源车
引导带动社会购买新能源汽车
2020年目标
力争实现年产5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能
建成350座充电站和16.3万个充电桩
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省工信委主任杨福生介绍,下一步将制定出台加快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推广应用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重点依托滇中城市群,布局建设我省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
我省还将以提高新能源汽车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比例为突破口,以优化路权、分时租赁、购车补贴等服务建设为抓手,引导和带动社会购买新能源汽车。在昆明、玉溪、大理、丽江等重点州市,围绕公务、公交、出租、旅游、物流等领域,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步伐,通过市场推广带动产业发展。
水电硅材加工
打造绿色一体化制造基地
2020年目标
工业硅总产能控制在130万吨以内
力争建成7万吨多晶硅、8.8万吨单晶硅及硅光伏产业链等
全产业链消纳水电300亿千瓦时、投资达800亿元
全产业链增加值达到310亿元
我省水电硅材一体化发展具有良好的资源禀赋、扎实的产业基础和领先的技术水平。全省探明硅矿储量超过30亿吨,工业硅产能达130万吨,产能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二位。按照规划,到2020年把我省打造成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中国绿色水电硅材加工一体化制造基地。杨福生介绍,下一步我省将不断完善政策措施,推进技术创新,优化行业结构,推动水电硅材一体化发展。重点加快怒江、昭通、曲靖、临沧多晶硅项目落地建设,促进保山、丽江单晶硅项目建成投产,推进楚雄、红河单晶硅切片加工及电池组装项目建设,引进有机硅及纳米有机硅防水新材料项目,适时推动碳化硅及下游加工应用项目。
瞄准千亿产业打造3大方阵
第三方阵
水果+咖啡+食用菌
第二方阵
蔬菜+中药材+核桃+牛羊
第一方阵
茶叶+花卉+生猪
农业安全
化肥农药用量将实现负增长
2018年目标
新认证“三品一标”600个以上
有机和绿色认证农产品生产面积分别增长10%和15%
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
风险监测品种涵盖我省主要优势农产品
2020年目标
王敏正表示,为了打好“绿色食品牌”,我省农业部门将努力开辟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新蓝海。在产业结构优化行动中,将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10大重点产业,瞄准培育若干千亿产业的目标,着力打造三个方阵。
“2017年,我省已经实现了化肥农药的零增长。”王敏正介绍,我省将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型农药,强化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科学用药。目前,我省已经在思茅区、凤庆县两个茶叶重点县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工作,项目区化肥使用量较上年减少20%,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5%以上,有效改善了土壤结构,提升了土壤肥力,提高了茶叶品质。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下一步将在全省逐步复制推广。
如今,越来越多家庭选择绿色食品,如何确保农产品安全呢?王敏正介绍,我省今年将率先在国家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实现追溯主体全覆盖。
林下经济
核桃产业最具特色和优势
2020年
核桃产业目标
实现优质高效示范基地认定和扶持1000万亩以上
培育产值超过5亿元龙头企业10户以上
培育产值1~5亿元的龙头企业30户以上
云南是全国4大林区之一,截至2017年底,全省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到6900万亩,主要产品产量超过750万吨,产值超过650亿元。其中,核桃和澳洲坚果种植面积跃居全球第一。对于打好“绿色食品牌”,我省林业部门有哪些打算?省林业厅副厅长谢晖介绍,在众多的林业产业中,核桃产业作为省委、省政府确定的10个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之一,是目前我省林业最具特色和优势的产业。截至2017年末,我省90%以上的县种植核桃,据初步统计,全省核桃种植面积达4300万亩,产量115万吨左右,产值超过315亿元。下一步,全省林业部门将坚持绿色生态的发展思路,打好“绿色食品牌”,积极推进核桃产业升级发展。到2020年底,实现优质高效示范基地认定和扶持达1000万亩以上,培育产值超过5亿元龙头企业10户以上,产值1亿元~5亿元的龙头企业达30户以上。
生物医药和大健康
把云南打造成大健康中心
2017年成绩
预计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约15%
预计将实现规划确定的2400亿元目标
2016年云南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2090亿元,占全省GDP比重达5.15%,首次发展成为云南省支柱产业。
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推进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胡启相介绍,2018年我省将围绕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这张牌,大力发展从“现代中药、疫苗、干细胞应用”到“医学科研、诊疗”,再到“康养、休闲”全产业链的大健康产业。发挥在传统中药及包括民族医药方面的技术特色和优势,特别是在旅游方面的基础优势上,把云南打造成为服务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大健康中心。
医疗健康
建设环境一流的国际生态社区
数览健康城
1所综合医院 5所医学中心
13所专科医院 1所医学院
1所护理学院 4所医学共享中心
10家左右的医疗健康产业上市公司
省卫计委主任李玛琳介绍,省委、省政府将打造云南国际医疗健康城作为推动我省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引进世界一流的医疗机构、研究中心、医科院校及医学人才建设国际健康医疗城,可以整合健康医疗产业上下游资源,带动整个医疗健康产业链的融合发展,并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可在短期内迅速弥补我省高端医疗人才匮乏、医疗设施欠缺、医学研发投入不足等方面的短板,带动引领我省大健康产业加快发展。
云南国际医疗健康城是一座按照“国际化、高端化、绿色化、智慧化”要求,集“医疗、预防、教学、科研、康养、旅游”为一体,具备疾病诊疗、健康管理、教育培训、科技研发、康复养生、医疗旅游等功能的全生命周期高端健康医疗产业综合体。通过引进全球高端资源和管理模式,形成集医疗机构、研发企业和医学院校为一体的高端健康医疗产业集群。
旅游开发
加大力度研发一部手机游云南
持续开发旅游新业态
边境跨境旅游 自驾露营旅游
航空运动旅游 体育运动旅游
养生养老旅游
去年我省接待海内外游客5.73亿人次,在省旅发委主任余繁看来,打造“健康生活旅游目的地”既是云南人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更是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来滇旅游的海内外游客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
下一步,我省将持续开发推出边境跨境旅游、自驾露营旅游、航空运动旅游、体育运动旅游、养生养老旅游等新产品新业态,更好地满足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的旅游消费需求;加快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打通干线公路与主要旅游目的地“最后一公里”和环线“断头路”,新增建设一批旅游厕所、旅游服务中心、旅游休息站点和旅游标识标牌,努力营造环境舒适、配套齐全、服务优质的旅游环境。
同时,加大“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的研发力度,提供最全面、最权威、最方便的游客综合服务平台和旅游综合管理平台,通过“一键投诉”,保障游客投诉和诉求得到及时受理和实时反馈。(记者王云 宋金艳 孙琴霞 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