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省委书记、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主任陈豪分别参加迪庆藏族自治州代表团、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代表团审议。他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抓住新机遇,坚持问题导向,提高工作水平,补齐发展短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维护边疆和谐稳定,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审议中,迪庆州代表团顾琨、齐建新、陈群、格桑朗杰、余春桥,文山州代表团童志云、张秀兰、周荣、黄明勇、戴筠、彭正兴、李文雄等先后发言。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旅游品牌打造、生态环境保护、民族团结进步等,是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围绕着这些话题,代表们既谈对现实变化的感受,又提自己的意见建议。陈豪认真倾听着每位代表的发言,不时与大家交流讨论,对迪庆州和文山州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他指出,脱贫攻坚最能体现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强化政治责任,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和精准施策要求,弘扬“西畴精神”,改作风转作风,练就过硬的“绣花”本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
陈豪强调,迪庆州要持之以恒开展宣传教育,树立起各族群众坚定不移心向党、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的信念,争创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要毫不松懈地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确保藏区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倡导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记者 徐蓉)
话云品出滇:好风凭借力
1月28日上午,参加云南省政协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省政协委员,携手业内专家,做客“两会聊天室”,围绕云品出滇展开探讨,共话云品出滇之路。
云南省政协委员、云南江苏商会会长侯景严认为,云品很好,但现在要思考云品从何来,又向何处去。“从何来就是云品源头的安全保障和品牌打造。向何处去就是卖给谁。”
侯景严说,云花、云菜、云果、云茶、云咖、云药8个类别的云南特色产品属于世界品牌,其代表性品牌则包括褚橙庄园、宣威浦记火腿、帽天山矿泉水、米之洲五谷杂粮、润滇米线、巧家万华红糖、七彩花酿等,但在此过程中应注意区分老云品和新云品的问题,不能一招鲜吃遍天。
“云品出滇”系列活动组委会主任、云南省民营企业家协会执行会长花泽飞介绍,通过一系列云品出滇活动的开展,将力助县级名品走向全国,乃至走向世界,为云南高原特色产品拓展广阔的市场空间,让云品与需求方无缝对接。
“云品出滇”系列活动组委会执行主任、云南品牌企业促进会会长缪丹浩表示,“云品出滇”系列活动先按照相关办法,遴选出最具云南特色的优质产品,通过相关程序对其进行品质认证后,再一对一、点对点地帮助优秀云企量身制定产品品牌的策划、包装与宣传方案,在海内外进行有效宣传推广。
省政协委员、云南晟成扶贫助老基金会理事长戴信鑫建议,云品出滇应与时俱进,通过“一部手机买云品”行动,让云品走入全国千家万户。
讨论过程中,大家一致认为,云品出滇应与云南省的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助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奔小康。同时,云品出滇要与品牌兴县、多元推动;“一带一路”、机遇挑战、文旅结合、产业兴镇等紧密结合,为云南经济发展作出云品的独特贡献。
业内嘉宾表示,下一步将采取独特方法在全国巡展,打通线上线下营销渠道,帮助云企和县域经济体寻找区域代理商、经销商和投资者,为实现云南省提出的云品要“进京入沪、走粤深、销港澳台、售国际”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谈“三农”问题:共建信息追溯系统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近日,“两会聊天室”上,几位政协委员就如何理解“重中之重”“优先发展”以及云南如何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加快现代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省政协委员、云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主任赵春山表示,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逐渐享誉国内,出口额连续多年排名西部第一,2017年实现农产品出口持续快速增长,销售到港澳、东南亚、欧美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连续多年排名西部第一。赵春山介绍,去年,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例行监测和专项监测取得了很多进展,但也暴露出农业生产规模小、散、弱,农药化肥使用不科学,土地过度利用,技术支撑体系正在建立和健全,执法队伍人员不足等问题。
省政协委员、云南普洱淞茂医药集团董事长黄劲松表示,全省农产品产业还存在对于小散弱经营者的管控不全面,生产企业的环境建设不完善,产品信息追溯体系缺失的问题。要建立信息追溯系统,追溯机制等同于农产品的“履历”,通过大数据建立农业投入品、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数据库,形成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诚信评价机制,推进产地编码、生产档案、产品编码、包装标识制度,加快电子监管平台建设,逐步建立统一规范、通查通识、全省联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电子监管网络,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
省政协委员、曲靖市沾益区龙源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丁美桃认为,要把控农产品质量安全,要从源头管理。建议推进云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出台,从生产到运输到销售实现全程规范。
省政协委员、云南锦苑花卉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曹荣根则表示,应逐步取缔小、散、乱生产经营者,将其纳入农村合作社,实施规范化管理,生产经营者监管实现常态化;鼓励生产经营者自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政府与企业共建信息追溯系统;加大各类市场的检查力度,制定相关准入标准。
提案点击
提案名:《关于在昆明主城区部分路口进行人车全分流式信号灯管理模式试点的建议》
提案者:尹文波
案由:昆明市主城区一直存在旧有街道狭窄,居民密集,车多路少的问题。一些人、车流量大的交通路口,涉及到行人与机动车,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直行与转向的多重信号灯控制,且基于通行时间长度的考虑,往往不能避免转向车辆与行人在斑马线上的交叉,造成安全隐患。
建议:
基于交通安全的考虑,应当在行人过斑马线时完全避免车辆穿行,实现人车全分流,以降低行人过马路的难度。同时提高行人过斑马线的效率来降低行人的焦虑感,建立简单、易执行、少变化、有效率、适应面广的规则。
具体方法为:
第一个信号灯周期(长),四个路口红灯全亮,机动车辆全停在斑马线以外,行人在四条斑马线围成的中央方形区域内自由穿行,一次到达目的地。信号灯变化前,应该留足时间余量,使得行人能切实离开中央方形区域后车辆再通行。第二个信号灯周期(中),放行南北向直行及右转车辆,左转车辆可适当前行至路中央划线处等待。第三个信号灯周期(短),放行南北向左转车辆(由于南口为单行,二、三周期也可以合并)。第四个信号灯周期(中),放行东西向直行及右转车辆,左转车辆可适当前行至路中央划线处等待。第五个信号灯周期(短),放行东西向左转车辆。
此方式适合路面较为狭窄,直行与转向并存,人车流量大的不规则多岔路口,建议先试点,如切实有效,则可推广。
提案名:《关于加快推进医养结合试点工作的建议》
提案者:何雪峰
案由:“医养结合”是落实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现“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养老保障模式创新。但目前医养结合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国家、省级“医养结合”政策太宏观,在收费许可、是否纳入社保报销范围等方面缺乏相关指导性文件;国家、省级“医养结合”扶持政策不明确,无专项资金支持,基层在“医养结合”试点工作中资金投入难。
建议:1、省级对“医养结合”试点县每年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2、有关部门制定各种配套的指导性文件,以规范医养结合各项工作,解决医养结合机构收费标准设定问题;
3、社保部门出台对贫困户、残疾人、老年人的养老费用方面给予报销的政策,减轻此类人员的家庭经济负担;
4、加强“医养结合”工作业务培训和指导。
提案名:《关于建立健全抚仙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建议》
提案者:贺彬
案由:抚仙湖是我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和重要的战略备用水资源,保护好抚仙湖就相当于为全国13亿人每人储备了15.8吨优质淡水资源。
“十三五”期间,澄江县将持续加大对抚仙湖保护的投入,启动投资145个亿的45个水污染综合防治项目;实施沿湖2.8万人生态移民搬迁,投资资金达97亿元;退出沿湖中央、省、市、县属企事业单位22家,据不完全估算补偿资金约7.8亿元;搬迁规模化养殖场43户、关闭水泥公司粉磨站3户,所需资金约2.5亿元;实施全国农村污水处理示范县项目,投资23.23亿元;实施抚仙湖径流区植被恢复治理项目,投资38.8亿元。目前,澄江县存量债务和隐形债务高达119.4亿元,其中仅抚仙湖和帽天山保护治理相关项目债务就占89.2%。
建议:
1、建立健全抚仙湖保护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抚仙湖流域的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补助力度,从2017年给予财政转移支付资金2亿元,以后逐年递增15%;2017年给予均衡性转移支付2亿元,以后逐年递增10%;
2、将澄江县财政收入超收体制上解比例由30%调减至10%,以缓解生态环境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记者 张艳萍 李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