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促进云南跨越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得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这迫切需要各级干部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新时代党员干部应该有哪几把刷子?掌握哪些工作方法?本期圆桌论坛,我们就围绕党员干部能力建设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践行新理念引领新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准确把握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着力重点,关键要靠科学发展。新的时代背景下,各级党员干部要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和特点,就要增强科学发展本领,善于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
在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我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显得更为突出,这些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发展仍然是我省的第一要务。新发展理念为我们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提供了战略指引。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各级党员干部的能力水平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增强科学发展本领,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增强科学发展能力,党员干部要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转化为谋划发展的具体思路、落实发展任务的工作举措。当前,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存在许多短板和弱项,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基础设施欠账较多,生态环境敏感脆弱,要摒弃之前粗放发展的路子,既要看GDP,又要看绿色GDP,转变思想观念和政绩观念,将新发展理念融入经济发展的全过程,指导决策。通过创新发展解决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通过协调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通过绿色发展解决经济与生态、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通过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解决优势转化不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如何将政策和要求一以贯之执行,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需要党员干部增强依法执政本领,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破解改革发展难题,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对于我省来说,要破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与加快经济快速增长,需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才能守住绿水青山,赢得金山银山,这不仅是科学发展本领,也是依法执政本领。违反地方法规的企业要依法处罚,对突破生态底线的发展行为要依法追责,通过硬约束,杜绝阳奉阴违,才能推动形成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进一步优化我省发展环境。针对干部作风建设方面的问题,要加强党内法规学习教育,探索把尊规、学规、守规、用规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促进作风、党风、政风进一步好转。
不发展不行,慢发展也不行。党员干部必须准确把握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摒弃不科学的发展理念和方式,通过增强科学发展本领,努力推动发展从高速到高质量转变,增强依法执政本领,让发展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这样才能守住发展成果,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朱婧)
笃行真用提高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即获取知识、增长才干的本领。提高学习能力对于不同群体有不同要求,对于党员干部或公职人员来说,除了要学习一般意义上的科学文化知识外,还得深入学习党的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特别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思考要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系列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学科视角,不断加深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理论及科学发展观理论的理解。
权力任性、无视法纪、粗鄙野蛮、封闭落后等行为的泛滥,都与不爱学习有着紧密关系。干部和群众提高学习本领的基本途径之一是通过书报和媒体掌握相关知识。在倡导“全民阅读”的当下,广大干部和知识生产者更要带头强化学习意识,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与工作方式相结合,坚持集中学习和经常性学习相结合,为自己和社会去除无知和偏见,增加文明进步力量。
古人强调“知行合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人常说实践出真知和理论结合实际,这应成为更重要的学习能力。作为文字工作者常有这样的体会: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难以产出有新意、有价值的作品,而经常到国内外进行调查研究、观察体验,就会发现真问题,修正伪理论。比如,有的人看了许多西方经济学理论,盲目崇拜“市场原教旨主义”,反对政府发挥宏观调控和社会保障作用,到了一些国家参观学习之后,才知道一个国家要持续繁荣强大,需要“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同时发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前进道路上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如存在产业结构矛盾突出,开放型经济、创新型经济发展迟缓、增长方式粗放,经济发展质量不高,基础设施欠账较多等问题,党员干部应带着问题学习中外应对相关问题的理论和经验,要结会自己的工作职责,以“需什么、学什么”的方法学深悟透、笃行真用,把理论武装化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用“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精神刻苦学习、改革创新。面对大数据、云计算、新能源、大健康、产城融合、海绵城市、协商民主等新概念新理论,应保持探究的热情,努力拓宽知识面,做有激情、有思想、有能力的学习者和实践者。(易晖)
打磨修炼成为行家里手
新时代具有新要求,新形势提出新任务。要使工作达到新要求、完成新任务,我们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这是对新时代每一名党员干部担责干事的重要要求。
当前,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经济发展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云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存在许多短板和弱项,前进的道路上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补短板、强弱项、促攻坚,关键在于党的领导,在于广大党员干部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正所谓“打铁要靠本身硬”,各级领导干部要注重培养专业思维、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全面增强服务人民的各种本领,建设成为高素质专业化的“云岭铁军”,更好谋划推动云南开创跨越发展新局面。
干部的专业能力、专业精神体现在思想和思维上。如何看待事物、分析并解决问题,科学决策推动发展,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党员干部的思维是否开放,是否具有把抓工作与用哲学、全局与局部、形势与任务、重点与一般这四对关系处理好的思想认识。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力量,党员干部树立专业思想和思维不仅是个人修身担责的必需,也关系到谋划发展、综合决策的合理性可持续性,关系到广大群众方方面面的利益。所以要不断学习研究实践,做到善于用历史思维观大势,用战略思维把全局,用辩证思维抓根本,用创新思维促发展,用法治思维求善治,用底线思维定边界,不断提升领导能力专业化水平。
干部是“干”出来的,这是对作风的要求,也是对工作实效的要求。领导干部带领广大群众干事创业、克难攻坚,不仅要有一往无前的激情和决断,也要有干一件专一件、成一件的高强本领,以实际成效推动发展、取信于民。落实到具体工作上,就是要与时俱进加强学习,有针对性地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脱贫攻坚、城市规划、全域旅游、绿色发展等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并结合实际应用推广,不能光吃“老本”,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还是拿过去那一套来应对。总的来看,领导干部学习有进步,干事有成效,除了要加强对新思想、新政策的学习,专业化的工作方法也很关键。这需要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和实践锻炼,形成“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能力提升循环链,才能更好适应新形势新要求。
从2020年往回看,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我省各级领导干部要勤学习、勤思考、勤研究、勤干事,大力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成为各自领域的行家里手,着力解决“不会为”的问题,开创云南跨越发展新局面。(余国鹏)
扎根群众才能吸收养分
在新时代的新形势下,云南面临着许多新的任务与目标。对领导干部来说,提升自己的执政能力与本领势在必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得到群众的信任,决不仅仅靠权力,更主要的是靠人格魅力和工作能力,靠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本领。这告诉我们,增强群众工作本领是领导干部必修的基本功,也是增强执政本领的重要内容。
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就应该做到群众在哪里,群众工作就要做到哪里。做好群众工作,没有那么多套路,只有一个原则:以群众满意为最终目标。做好群众工作是一个动态的与时俱进过程:比如,“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就需要我们重视做好网络社区的工作;各类社会组织不断发展,监管就要及时跟上,并积极引导……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就是要造福于人民群众,只要有利于人民群众的事情,就应该事无巨细地去做好做实做精,唯此才能让群众更加满意。
增强群众工作本领不是纸上谈兵,而必须有切实行动。《人民日报》曾列举了山东青岛的例子,该市开展了“接地气、连民心”活动,全市有7260名机关干部走进社区认“家门”,共计15676户困难家庭与党员干部结成了对子。这样的做法,在全国各地也有不少类似的案例,值得肯定与点赞。但有的地方空喊增强群众工作本领的口号而忽略行动,或以面子工程来敷衍。对此,各地更要抓好落实群众工作,并把落实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郑板桥曾有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古代官员尚有如此爱民情怀,如今的领导干部也应如此。群众利益无小事,对领导干部来说,要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各项关于增强群众工作本领的思路变成具体的行动与实际的成果,唯此,人民群众才会有实实在在的幸福感与获得感。(龙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