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明 正文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滇中新区“市区融合发展”确保三年见成效
昆明信息港    03-04 07:38:43

    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毛韵心)去年,滇中新区围绕“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跨越”的目标任务,紧盯“双900”目标,大力实施“221”工程,在打基础、育产业、强招商、扩开放、建生态、优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新区开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新时代不仅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2018年,滇中新区打好打赢“三年见成效”攻坚战的号角已经吹响,一个国际化高新产业新城也将初现雏形。

    打基础 市区规划交通“无缝衔接”

    2017年,新区的飞速发展首先得益于主动加强与昆明市融合联动,推动规划无缝衔接、交通双向连接、项目有效对接。

    这一年,新区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并上报省政府,昆明长水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方案、昆明—滇中新区远景空间发展规划等编制完成,小哨核心区暨国际科技创新城设计完成国际咨询。一批重点园区规划编制完成,16项专项规划有成果。

    2017年,基础设施建设继续书写“新区速度”:启动新区三年路网规划建设项目180个847公里,其中68条道路已建成通车,累计通车里程达325公里。全年完成道路交通投资175.9亿元。其中嵩昆大道(一期)、空港大道中段、新嵩昆高速、武易高速建成通车,东南绕城高速、机场北高速、哨关大道、呈黄公路施工进度超过70%。

    保障性安居工程有序推进,完成年度投资38.8亿元,8870套棚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基本建成4198套。启动片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37公里。

    育产业 新动能带来新气象

    搭好平台好唱戏。2017年,昆明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国家十部委联合验收,安宁工业园区成为全省首个产能过千亿元的工业园区,全省首个新材料产业生态集群示范园落户安宁。临空产业园、汽车产业园、中关村电子城科技产业园、滇中科技创新园、空港商务区、空港智园、智能终端产业园(一期)加快推进。新材料产业园和20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全面启动。

    新动能带来新气象。过去的一年,产业项目推进取得可喜进展。昆明市健全完善与滇中新区的重大项目推进、投资分析联报等工作机制,中铁电建大型盾构机等28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凝慧氮化镓、中汽中心、东风云汽等49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协鑫集团30GW单晶硅、航天神州新能源汽车、宝能集团系列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江铃新能源汽车等23个重大项目签约。全市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分别达22.6%和17.5%,分别高于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速12.5和7.4个百分点。

    强招商 做优环境引来金凤凰

    2017年,新区健全完善“县区主体、部门协调、新区决策”和“人人抓招商、个个有指标”的招商工作机制,在昆明市政府驻北京、上海、深圳办事处(联络处)加挂云南滇中新区驻外办事处(联络处)牌子,大力实施定向招商、精准招商。

    强招商必然引来“金凤凰”。去年全年引进到位内资1078亿元,外资2.01亿美元,中国国药集团、康美药业、京东方、中汽中心等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纷纷入驻滇中新区。

    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体现,就是让企业办事少跑腿,审批过程尽量快。去年9月29日,滇中新区工商局为昆明神州森工林业产业开发有限公司颁发新区首张“多证合一”营业执照,标志着新区“多证合一”改革全面启动。滇中新区“多证合一”改革将公安、住建、商务、交运、旅游、食药监、海关、检验检疫等23个部门的50个涉企证照事项整合到营业执照上,将大幅度缩短企业开办流程,减少企业办证数量,降低市场准入制度性交易成本。

    去年,滇中新区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规范优化审批事项网上申报和审批,初步形成了具有新区特色的投资项目“一号申请、一窗受理、内部流转、一网通办”工作模式。经过流程优化,新区审批事项流程和申报材料压缩40%,相对集中行使的审批权提速75%以上,共计完成企业设立审批4255件次,涉及项目总投资1796.88亿元。

    2018年 深入推进市区融合发展

    2018年,滇中新区怎么干?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工业产业优化升级,以产品结构调整促化工产业转型,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做大做强,高端装备产业做高做新,生物医药产业做优做深,尽快形成1亿台手机及智能终端产业规模;园区发展高效集约,明确各园区功能定位引导项目对口入园,健全完善园区科学发展评价体系;提升招商引资实际成效,坚持领导带头招商,推行专业招商、定向招商、精准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改进招商引资考核办法;不断完善基础配套,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市区融合发展,加快把滇中新区建成功能现代、产城一体、宜居宜业、融合发展的国际化高新产业新城。在对滇中新区2018年的工作安排中,深入推进市区融合这一主题体现在方方面面。如提出要持续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快长水综合交通枢纽前期工作,年内开工建设,加快推进6号线二期等5条地铁在建项目,建设40个充电站、1400个充电桩;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推进嵩明撤县设市工作,着力加快嘉丽泽国家一流特色小镇创建步伐,大力推动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确保安宁市创建成为省级生态文明县市;市区合力推动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商贸服务产业集群发展,重点推进临空产业园、中关村·电子城科技产业园、空港商务区、智能终端产业园等产业发展平台建设等方面。

    在2018年新区工作会上,滇中新区提出以狠抓项目建设为主线,深入开展“项目大建设年”活动,大力实施“533”产业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双百计划”,加快建设100个基础项目和100个产业项目,确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10亿元,增长30%以上,圆满完成“三年见成效”目标任务。

编辑: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