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房天琦 盛世修志,存史资政。3月16日上午,历经十二年辛勤编纂、九易其稿而成的《昆明市志(1978-2005)》正式出版发行。这标志着昆明市地方志事业取得又一项重大成果,也是全市文化建设中的一件重大喜事。
据了解,昆明第一部市志面世于2003年(上限自有史记载时起,下限至1988年),本次发行的《昆明市志(1978-2005)》是第二部。这部志书共6册72卷327章,图片500余幅,共780万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多角度对历史进行记录。在结构上,为与第一轮市志相统一,本志仍然采用卷章节目结构。在时限上,第一轮市志的下限为1988年,第二轮市志上限本应为1989年,但根据省政府的要求,为了更加突出改革开放这一时代主题,将上限上调到1978年,下限延至2005年。志书体例完备,资料翔实,篇目科学,行文规范,语言流畅,图文并茂,装帧精美。
《昆明市志(1978-2005)》的编修由市委领导,市政府主持,昆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近百个市级部门和驻昆单位承操,数百人参与,历经十二年,九易其稿而成。2017年底,《昆明明市志》全部6册印刷完毕。
昆明市政府秘书长郭希林出席发行会并讲话。郭希林指出,《昆明市志(1978-2005)》紧贴时代发展脉搏, 集百家之大成,汇百科之精华,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述了这一历史时期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昆明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众志成城建设美好家园的真实写照和生动缩影,是一部集资料性、思想性、科学性和权威性于一体的重要地情文献。为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为宣传推介昆明提供了丰富素材,为传承昆明优秀历史文化,开展爱国主义和市情教育提供了优秀教材,具有不可替代的存史、资政、育人作用。
郭希林强调,修志的目的在于应用,志书的价值在使用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市志办要切实加大市志发行后的宣传力度,让社会各界了解市志、使用市志,使市志的社会效益得到最大发挥;要加大市志的开发利用力度,加快市志的成果转化,使市志的功能得到充分体现。
会上,市志办主任代表昆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对本志的编修过程和成书概况作了简要介绍,与会领导向有关部门和单位现场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