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江枫/摄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江枫 4月19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中药饮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新闻发布会举行,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林玉孝介绍,出台该《意见》,旨在充分发挥云南省药物资源丰富的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全省中药饮片产业,全省将重点培育10-20户区域性中药饮片生产龙头企业,鼓励中药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到2020年,全省中药饮片全产业链经济总量要比2016年翻一番,实现千亿元产值发展目标。
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居于全国第一位
林玉孝介绍,《意见》经省政府第2次常务会议和十届省委常委会第77次(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于今年4月3日印发实施。这是云南省委、省政府推进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又一务实、创新举措。今年初,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全力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的目标要求,其中,打造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均与中药材资源开发利用乃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息息相关,并为全省中药材资源转化、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
他说,全省中药材种植养殖农业产值目前经不完全统计已经达到325亿元,中药饮片工业总产值约为70亿元。2016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为665万亩,居于全国第一位,目前已经达到750万亩。全省要根据市场需求,引导中药材种植规模合理增长,到2020年,种植面积要稳定在800万亩左右,继续保持种植面积、产量全国领先,中药材种植户收益年均增长10%以上。
此外,要建设覆盖全省优势品种的中药材良种选育基地30个,优质种子专业化经营公司10个,新增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养殖)基地100个以上,从源头上保障中药材质量。同时支持绿色、无公害、有机等中药材标准化规范化种植(养殖)基地建设,鼓励中药生产企业在“云药之乡”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
“全省要以大品种中药材和云南特色药材为发展重点,调整种植养殖结构,推动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林玉孝说,省委、省政府支持中药饮片企业并购重组,引导形成中药饮片生产集聚、区域联动、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当前,全省中药材的产值占到全产业链的20%,中药饮片的产值占到30%,全省要从品种、产地、质量等方面,加强中药材来源管理,同时加强炮制、销售渠道的管理,多措并举提高云南中药材的品质和口碑。
中医院门诊中药处方比例应不低于60%
“云南鼓励各级医疗机构提高中药饮片的使用比例。”林玉孝说,省里积极支持国家药典及省级标准收载的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纳入国家和省级医保药品目录,将符合规定的中医药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对于统筹基金不予支持的品种,可用医保个人账户支付。中医院门诊中药处方(含饮片、中成药、院内制剂)占门诊处方总数比例,应不低于60%,中药饮片处方占药品处方总数比例,应不低于30%;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中药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比例,应不低于40%,中药饮片处方占药品处方总数比例,应不低于20%;综合类医院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占中医门诊处方总数比例,应不低于40%。
林玉孝说,云南也鼓励推动中药材的深度开发利用。全省以中药饮片生产工艺、质量标准等有关研究为重点,支持开展关键技术和工程化技术研究,推动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鼓励整合省内外科技研发资源,联合共建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类科技创新基地,搭建中药饮片研发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鼓励对市场占有率、科技含量较高的白药系列、三七系列、灯盏花系列、美洲大蠊等中成药大品种,进行二次开发;突出以临床价值为导向,鼓励经典名方类中药申报;鼓励加快推进保健食品、功能食品、特殊用途化妆品等产品的研发生产。
云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郑进介绍,云南是中药材种植大省,但不是使用大省,当前,云南的中药材多以农副产品的形式销往省外,比如普洱的茯苓,每年产量达到十六七万吨,但都是低价卖到省外,被深加工后再以十数倍的高价进入云南,高附加值被省外的企业赚走了。他还指出,全省从村卫生室到省级公立医院,全年使用的中药材饮片也就7200吨,还不及发达地区一个医院一年的使用量。“要通过使用中药饮片,拉动中药材的种植和生产。”郑进说,医药改革后,西药的药品加成取消了,但中药饮片的药品加成没有取消,这其实也是鼓励医疗机构多使用中药饮片,云南将通过政策调控,鼓励各级医疗机构多使用中药饮片。
实施奖补政策,奖补生产工艺及标准研究
林玉孝还介绍,云南将对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进行生产工艺及标准研究实施一次性奖补。在全省行政区域内成功申报配方颗粒生产许可的企业,省里对其完成备案的生产工艺及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具体标准为:300-399个给予1200万元,400-499个给予1700万元,500个以上给予2200万元。省里支持具备中药配方颗粒生产条件的企业,与国家试点企业开展配方颗粒生产项目合作,或独立开展中药配方颗粒省内试点研究。
“省里对中药配方颗粒试点企业、新建中药饮片企业生产项目,也实施一次性奖补。”林玉孝说,中药配方颗粒试点企业生产项目落地,省里按照其生产设备投资的100%(或固定资产投资的20%)进行一次性奖补,单个企业最高奖补不超过4000万元。新建中药饮片企业生产项目落地,按照其生产设备投资的60%(或固定资产投资的10%)进行一次性奖补,单个企业最高奖补不超过500万元。
对中药配方颗粒试点企业、新建中药饮片企业的贷款利息,省里也实施一次性补助,补助资金不超过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贷款2年利息的总额,单个企业最高补助不超过600万元。此外,省里还将按照《云南省资本市场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对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利用资本发展给予支持。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生物医药产业推进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省科学技术院副院长胡启相表示,中药材种植的每个环节都涉及到科技,近年来,全省用于中药材研发的资金逐年上升,并倾斜投放于三七、天麻、灯盏花、重楼、石斛等中药材大品种,此外,科研资金还重点投放中药材大品种的二次研发和新的适应症的拓展。
2018-2020年,省政府将每年统筹安排奖补专项资金5亿元,支持中药饮片产业重点领域发展和关键环节突破,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中药饮片发展专项奖补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由省工信委会同省财政厅等部门研究制定,具体项目由省工信委牵头组织实施。“奖补专项资金,会采取竞争性分配、事后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发放。”云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昆回答记者提问时这样说。
鼓励医药企业到贫困县设立“定制药园”
林玉孝介绍,全省还要加大品牌中药饮片保护力度,落实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有关政策,建立开放、诚信、公平的良好市场环境。建立中药饮片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加快制定出台配套实施办法、细则,合力推进中药饮片产业发展重点项目、政策措施落实。全省还支持中药材、中药饮片行业进行组织建设,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此外,全省要重点培育和引进2-3个国内有影响力的CRO(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提供药物筛选、产品设计、安全性评价、临床试验方案设计、数据管理与分析、政策法规咨询等全方位服务;重点培育4个国家级药物非临床试验机构、10个国家级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和2个药品认证审评、检验研究机构,加大科研检验能力建设和设施设备投入,全面打造国内一流的中药饮片产业技术服务平台。还要积极培养和引进医药产业复合型人才,加强药学队伍建设,加强中药制药特别是中药材种植、鉴别、传统炮制技术、新型饮片研发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鼓励企业引进高端专业人才。还要发挥“老药工”传帮带作用,抓好中药饮片炮制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林玉孝说,全省要按照中药材、中药饮片品种建立产业追溯体系,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推动全省中药材大数据系统建设,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建立统计体系和信息发布机制,建立中药材种植养殖、初加工、包装、仓储、运输和销售一体化的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互联网+”智慧医药物流,开展中药饮片智能代煎煮(含膏方熬制)与互联网企业合作配送上门服务等方面的探索。做大做强中药材专业市场,打造全国领先、辐射南亚东南亚的药材集散中心。
他表示,云南将推动医药企业到贫困县设立“定制药园”,作为原料药材供应基地。鼓励中医医院优先采购以“定制药园”中药材为主要原料的中药饮片(药品)。支持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建设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发展中药材种植养殖,培育中药材种植养殖大户,推动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建设与乡村旅游、文化推广、生态建设、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鼓励中医药院校在贫困地区建立教学实验培训基地。
“云南发展中药材产业,推进中药饮片产业发展,最终目的是要达到产业发展、企业发家、农民致富的目的。”云南省工信委总经济师陈钟耕说,全省要重点支持中药材龙头企业发展,要重视中药材的种养殖、流通、加工、销售和科研等全产业链的发展,注重精深加工、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注重标准体系的建设,发挥奖补资金的导向作用,促进全省中药材和中药饮片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