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为国际劳动节,是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也是全球劳动者共同的节日。在昆明这座充满机遇的现代都市里,有一大批年轻人为生活和梦想奋斗打拼,也为城市生活变得更加便利而辛勤劳动着。劳动节前夕,记者走进两位“新兴服务业”一线上的青年劳动者们,倾听他们的故事。
今年刚满24岁的苏承龙是个名副其实的90后,外表帅气时髦,让人很难把他与维修师、维修培训师、工作4年、经验丰富等这些词联系到一起。“从我工作开始,一共修了8000台左右的手机,培训学员人数也接近100人了。” 在工作之前,苏承龙没有任何手机维修相关的基础,他对自己即将接触的这份工作一无所知却又充满好奇。在被问及当年为什么会选择一个自己从未涉猎的领域时,苏承龙望着身边几名正认真拆机的学员,略有所思地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就这样,年仅20岁的他入了行。苏承龙算比较有悟性的人,从最开始的手机越狱,解锁,获取权限,到看懂电路图,拆解及维修手机,他仅花了3个月不到的时间。苏承龙成为了一名初出茅庐的手机医生,到门店负责解决各种手机疑难杂症。 “通过学习和钻研修好一台手机,就像解开了一个很难的方程式一样,很有成就感。”苏承龙不愿用天资聪颖这样的词汇来形容自己,比起前者,他更喜欢“铁杵也能磨成针”的典故。 转眼一年过去,苏承龙的工作经验和技术水平突飞猛进,他也接到了各种各样的客户致谢。“一位老奶奶来到店里修手机,在此之前,她去了多个小门店,但都被拒绝。”苏承龙介绍,老人使用的是一台中兴的老人机,手机充电接口被堵了,由于维修费用不高,外面不少厂商都懒得接这个活。 “我们帮老人免费进行了清理维修,机子恢复了正常使用。老人一直拉着我的手说谢谢,”说到这里苏承龙满是感慨,“用自己的能力帮助别人获得的喜悦,是任何事都不可代替的。” “叮……”一声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九机网总部维修办公室的宁静,一名家住苏家塘的孕妇由于出行不便,通过电话选择了九机快修服务。此时已经回到总部的苏承龙接到了这单任务,快修包、工具包、工作台……迅速将维修工具确认整理好后,苏承龙骑上电动车便出发了。两小时后,一个显眼的客户五星好评出现在了苏承龙的工作记录中。 “这个是防静电恒温电烙铁,这个是直流稳压电源表……”除了进行日常维修工作外,苏承龙最主要的工作是培训。从最基础的维修器材、技术培训,到第一时间对市售新机进行解析,细心的苏承龙安排得有条有理。 “苏老师做事细致认真,不苟言笑,所有问题都能对答如流。”学员们对苏承龙有着一种对偶像般的敬佩。就像维修部的座右铭一样,修得快,修得好,年轻的苏承龙,用自己的一双巧手,让无数手机得以起死回生。 与讲究技术服务的“手机医生”苏承龙不同,肤色黝黑的吴金远是个追求极致速度的送货员。13年进入在九机网,成为一名快送员,吴金远经历了从单身到生子的转变,如今的他有房有车,也是九机网服务最好、效率最高、工资最高、打赏最高的“四高”服务之星。 “每天系统上接到单后,我们就立即配货,以最快的速度送到消费者手里。”看着屏幕上望不到头的订单信息,吴金远加快了手上的速度。 备完货后,吴金远准备出门,店上的店员拎了下送货包直呼太重,吴金远笑道:“今天的货还不算多的,有时电脑、手机加起来差不多有30公斤。”出于对货品安全的考虑,吴金远上门送货时需要全程背着所有货物。 在送货之前,吴金远要给用户打电话进行信息确认。“我和不少用户都成了好朋友,经常会有一些联系和互动。”吴金远性格耿直又很诙谐幽默,不少客户指明让他送货并常常进行打赏,这一“关照”让他受宠若惊。“我其实就是给用户送个货,我自己觉得没做什么,真的很惭愧。” 这天的送货路不算顺利,因为电梯停运,吴金远只能搬着近20公斤的平衡车爬上7楼,“一天爬个几十楼也是常有的事,七楼对我来说只是小CASE。” 午饭都没有吃的吴金远回到电动车上,又遇到一场雨。春雨把道路冲刷得干净许多,却也把吴金远淋成了“落汤鸡”。身旁的人都打起了伞,而吴金远只是戴起帽子,接着踏上送货的路。 “谢谢啊师傅,真的很感谢!”在昆明某医院里,一名病患家属接过手机对吴金远连声感谢到。“我们的客户不一定都在家,有些时候因为工作原因或是出行不便,我们要到医院、部队等场所送货。”吴金远介绍,往往这些用机需求很紧急,就需要更注重效率。 “不止是送个货那么简单,我们要做的内容其实还是很有‘技术含量’的。”吴金远打趣道。“除了把货送到客户家里,我们还需要给客户提供验货、安装、配置、贴膜等等服务。”说着,吴金远哼起了之前很火的“贴膜BOY之歌”。 365天,他们都在一线,风雨无阻。他们或许没有可歌可泣的劳动故事,或许没有标榜千秋的伟迹,他们只是正在为生活、为梦想、为明天而努力奋斗着的人们。但正是这群“新兴服务业”上的劳动者们一路奔波,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更便利。(记者师海琳/图 马文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