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河口北站,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工作,24小时满负荷作业,货场上的集装箱堆得像座3层小楼,进出口货物在这里频繁交换。
河口北站货运员何家英告诉记者,昆玉河铁路2014年12月开通运营以来,车站先后创新推出了米轨直通、准米轨换装和集装箱国际联运、公铁国际联运等4种跨境铁路运输产品,铁路货运量以每年13%的增幅逐年快速上升,2017年河口北站运输货物达319.69万吨,占河口口岸进出口货运总量的半壁江山,河口口岸的“接口”效应日益明显。
货运需求持续旺盛
4月12日,载有64箱巴西进口铁矿石,全重2969吨的44908次货物列车,从位于中越口岸的河口北站缓缓驶出,一路向北开往玉溪市,标志着中越国际通道昆玉河铁路3000吨级货物列车正式开行。
百年来,河口即为我国与越南、东南亚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门户和窗口,是“南方丝绸之路”的第二条通道。
每天边走边跑十公里,是河口北站货运员何家英的工作常态。“车站每天平均发运量在一万吨左右,小跑着才能看完所有的车列。”循声望去,货场上待装的集装箱车列难见首尾。
蓬勃发展的国内外贸易对铁路运输的需求日益增长。然而,昆玉河铁路为单线铁路,全线海拔高差超过1800米,开通运营以来,列车全重在2600吨以内。1910年开通运营的百年滇越米轨铁路运行时速25公里左右,“袖珍”列车最大吨位仅为480吨左右,运力捉襟见肘。
为突破运力瓶颈,做大做强口岸运输市场,去年12月底开始,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组织专业力量对昆玉河铁路进行评估、试验,并对部分线路、接触网进行升级改造,并制定3000吨级货物列车行车措施办法,为3000吨级货物列车开行创造了条件。据了解,昆玉河铁路3000吨重载列车常态化开行后,将在现有运行图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单趟列车运力13%以上,可有效满足市场运输需求。
2017年,云南河口口岸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144.7亿元,比上年增长36.1%;进出口货运量实现“历史性突破”,达640.4万吨,比上年增长106.8%。
做好对接互联互通
把“接口”做好,才能实现互联互通。近年来,随着红河州河口口岸交通、连接、辐射等功能不断增强,推动了客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的双向流动。边陲变枢纽,末梢变前沿,促进了河口对外贸易发展再上新的台阶。
在滇越米轨铁路中越大桥旁经营咖啡店的朱惠对此感同身受:“近年来,通过中越大桥的货物列车越来越多了。”朱惠的母亲是越南人,她偶尔会到越南看望自己的外祖父。“现在两个国家变化都很大,到河口旅游和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我的生意好做多了。”朱惠说。
清晨,来自邻国越南的商贩推着货物从海关一路小跑入关,边民互市贸易一片繁荣景象。朱惠认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与“两廊一圈”加快对接,促进了中越双边贸易的增长。
在河口北站, 无论是巴西、越南的铁矿,还是阿联酋、秘鲁进口的木夹板、硫磺等物资都随处可见。我国出口的焦炭、化肥等大宗物资一列列运至河口北站后通过滇越铁路换装、公铁联运等方式转运至泰国、柬埔寨等国家和地区。
围绕河口口岸地处“一带一路”建设前沿,与“两廊一圈”要冲的区位优势,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大力推进河口北站现代铁路货场建设,做大口岸跨国直通国际联运和跨界公铁联运的货源增量蛋糕,以铁路货运装卸、配送等软硬件升级后的规模化、集装化、班列化,提升口岸运输物流品质和服务体验。
昆玉河铁路的开通运行,促进中越两国互利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河口口岸依托铁路国际联运和公铁跨“界”运输,已由昔日的 “茶马古道”驿站加速蜕变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前沿窗口,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国际物流集散中心,进一步释放了“接口”效应。 (云南日报 记者胡晓蓉 通讯员张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