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张怡)2018年昆明市科技活动周已于5月26日结束。在为期一周的活动中,除了各县区外,包括昆明电器科研所、云南三七科技有限公司、云南索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在内的2017年度昆明市科普精品基地都积极筹建或举办了不同形式的科普活动,涉及新能源、种植、有色金属等领域,为市民带来一道科技大餐。
近百套设备科普用电知识
5月25日,当记者来到位于龙泉路附近的高原电工科普精品基地时,映入眼帘的台式电脑、老式唱片、FM收音机电路似乎将时间带回了几十年前。
高原电工科普精品基地在昆明电器科研所内,主要依托该研究所上世纪80年代建成的160平方米超大型海拔模拟实验室以及电机实验室、电焊机实验室、发电机实验室等科研基地及设施建成,展示内容包括电机和中、低压电器等近百套设备,展示面积约1200平方米。科研所总工程师万春红介绍,科普馆主要以电工学为主题,充分展示“电工学科普”和“高原电工科普”两大专题,设有6个展区,涉及电学发展史、云南电工概况及高原电工发展历程等内容,是目前云南唯一的以高原电工专业科研实验室为依托的科普教育基地。“实际上,展览的大部分设备都是研究所以前用过的。把老旧的设备以另一种形式进行展出,既没有浪费资源,还能记录云南电工在历史上取得过的成就以及电工企业生产发展的状况,一举两得。” 万春红说。
当然,科普馆的展览并非全是单纯的设备展示,在以“电工学发展史与我们的生活”为专题的第三展区,古老电唱机、电话机、打印机等让人不禁将其与现在的产品对比,感叹科技发展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在展区里面,还摆放着一个玻璃球,玻璃球与周围陈旧的设备显得格格不入。打开电源,玻璃球内蓝色的电光呈辐射状跳动,十分绚丽。把手放到球上,光线在手指周围变得更为明亮,产生的弧线顺着手的触摸移动而游动。万春红说,这是一个静电离子球,外面为高强度玻璃球壳,球内充有稀薄的惰性气体,玻璃球中央有一个黑色球状电极。通过高频电压加在电极上,产生高频电压电场,球内稀薄气体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而光芒四射。当用手触及球时,球周围的电场、电势分布不再均匀对称,光线在手指的周围处变得更为明亮,产生的弧线会顺着手的触摸移动。
走进第六展区,彩色的桌椅、展板与前面几个展区有所不同。闪灯圣诞树、声控闪灯小鸭,展板以图画形式绘出了简单的制作方法,展示电学基本原理。万春红说,这里是电学创意空间,会不定期开展青少年电学兴趣班,通过电学和磁学科学实践活动,让青少年掌握电磁学科学原理和知识。科技活动周结束后,电学科普馆继续免费对外开放,向公众普及用电知识。
太阳能综合利用改善环境
5月24日下午,在盘龙区双龙街道办事处麦地塘社区,由云南索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新能源综合利用科普精品基地主体工程基本完工。该公司总经理周遴介绍,完成展板摆放后,基地就可以正式向公众开放,普及新能源相关的知识。
新能源综合利用精品基地占地3亩,建筑总面积1100平方米,共建设了38KW的光伏发电示范系统。其中15KW用于太阳能光伏提水示范项目,10KW用于光伏并网发电站和150管真空太阳能光热利用系统示范项目,2KW用于风力发电机组。
记者了解到,金殿后山海拔较高,抽水困难,当地村民用电抽水费用较高。周遴说,了解了当地情况后,基地决定利用当地光照充足的特点,发挥太阳能优势,在建筑中应用沼气利用、雨水回收、中水利用等科技技术,同时把新能源科技向大众展示。目前,太阳能发电抽水已经取得成效,每月为当地村民省去了高达万元的电费。接下来,基地还将把该项技术用于水体净化上。
周遴说,目前太阳能板安装等核心工程已经完工,有望下月末正式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