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曹月 中药材产业作为云南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绿色食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发展态势迅猛。6月11日,云南省农业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李国林在2017年度云南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17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747万亩,同比增12.3%。下一步,云南将打造绿色云药品牌,实施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建设良种繁育、有机生产、药材加工三大基地,继续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
李国林介绍,去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747万亩(含药食同源药材),同比增12.3%,中药材农业产值达351.8亿元,同比增8.2%。其中,茯苓、石斛等17种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重楼、白及等中药材品种年均亩均产值分别达万元以上,三七、天麻、重楼等8个中药材品种农业产值分别达10亿元以上。中药材种植在去年对全省88个贫困县的覆盖面积突破600万亩,贫困地区群众在中药材产业发展中获得的收入逐年增长。
到2020年,云南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含药食同源药材)预计稳定在800万亩左右、产量稳定在100万吨左右,种植面积和产量保持全国领先,将云南打造成为全国中药材产业强省、国内重要的中药材集散中心、世界一流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力争实现中药材产业千亿元目标。
为此,云南将以多种形式打造绿色云药品牌,打造文山三七、昭通天麻、红河灯盏花、云南铁皮石斛等一批道地药材公用品牌及打造一批产品品牌。在全省适宜发展中药材的贫困地区实施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覆盖更多建档立卡户,使从事中药材种养殖的贫困人口收入有明显增长。
围绕三七、重楼、石斛、天麻、灯盏花等中药材大品种,以黄精、滇龙胆、当归、砂仁、草果等中药材骨干品种为重点,建设良种繁育基地。以“三品一标”、主打有机及GAP为目标,结合“一县一业”中药材重点县,推进中药材有机及GAP等示范基地建设。以三七、重楼、石斛、天麻、灯盏花等大品种为重点,带动全省中药材产地加工、中药颗粒、中成药生产、天然药物提取、保健食品等加工业发展,大力提升中药材产业效益。
另外,云南省作为商务部指定的第二批“全国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省份,通过建设“来源可追、去向可查、责任可究”的中药材全过程追溯体系,可以给云南的中药材一个身份证,从源头上保护品牌名牌,杜绝假冒伪劣药品冒充云南中药材。省商务厅副巡视员张红霞表示,目前的试点主要是追溯三七、天麻和灯盏花,2018年云南计划把重楼、茯苓、砂仁、白芨、阳春、云木香、当归等7个重点品种纳入追溯,然后逐步覆盖全省的中药材重点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