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滇池总体水质持续保持企稳向好趋势,外海、草海水质均为IV类。这是6月27日,云南省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的消息。2017年,云南省6.7万余河(湖)长巡河巡湖30余万人次,有效推动了云南高原湖泊的保护治理。
发布会现场。
云南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省河长制办公室主任刘刚在发布会上介绍,2017年云南河长制湖长制组织责任体系全面建立。省、州(市)、县、乡镇、村五级河长和省、州(市)、县三级河长制办公室覆盖全省7127条河流、41个湖泊、7103座水库、7992座塘坝、4549条渠道。六大水系及牛栏江、九大高原湖泊设立省级河(湖)长,全省67928个河(湖)长全面到位,开展巡河巡湖,2017年各级河(湖)长共巡河巡湖318530人次。
在此过程中,对高原湖泊的保护治理取得了成效。玉溪市实施“仙湖卫士”八大行动和突出问题整治的“百日雷霆行动”,为抚仙湖稳定保持Ⅰ类水质起到了关键作用。大理州全面实施洱海流域“两违”整治、村镇“两污”治理、面源污染减量、节水治水生态修复、截污治污工程提速、流域综合执法监管和全民保护洱海的“七大行动”,实现了148公里环湖岸线和29条入湖河流岸上、水面、流域网格化管理全覆盖,2017年,洱海水质6个月为Ⅱ类水质,6个月为Ⅲ类水质,Ⅱ类水质比2016年多一个月。滇池流域通过牛栏江向滇池生态补水近25亿立方米,与滇池环湖截污、入湖河道整治等治理措施联动,开展三年攻坚行动,实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水质由劣Ⅴ类转为Ⅴ类,今年一季度,滇池总体水质持续保持企稳向好趋势,外海、草海水质均为IV类。异龙湖加快了生态湿地和补水工程建设,实施生态补水,水量水质有了大幅改善。泸沽湖水质保持Ⅰ类,阳宗海为Ⅲ类。
2018年初,云南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全面推进“河长清河行动”等12项“云南清水行动”。截至3月底,“河长清河行动”结束,全省投入河道整治人数39.88万人次,投入整治车辆3.43万台次,投入资金2.09亿元,整治面积414.7万平方米,清理河道2.38万公里,清理垃圾8.85万吨,拆除违章建筑12.19万平方米,开展联合执法1908次,出动执法人员1.38万人,打击非法采砂点1474个,整治非法种植植物面积6.16万平方米,处置非法排污口282个,整治非法网箱养鱼、捕鱼1094起,河道两岸生态恢复面积218.45万平方米。
2018年,云南将进一步努力推进河长制湖长制的深化落实,全面促进云南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掌上春城 记者蔡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