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起,在昆明乘坐公交出行已能实现扫码支付,这对于忘带公交卡和缺少零钱的人而言,翘首期盼事情终于有了一个好结果。目前,此功能上线已有3个月的时间,尝鲜的人多不多呢?
近日,云南网记者进行走访调查发现,扫码乘车的乘客人数相对较少,因使用前要单独下载一个手机APP,乘客们觉得比较繁琐,并希望今后扫码方式更方便快捷。
昆明公交
今年4月上线扫码乘车功能
据了解,去年年初,昆明公交集团着手手机二维码乘车项目筹备工作,并于今年4月16日前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布置。其中,84路、74路、61路、129路、67路、91路等作为率先实现扫码乘车的公交线路。
乘客如何才能体验尝鲜呢?需要单独下载一款名为“春城e路通”的APP才能实现。在使用这个功能之前,如果没有绑定银联信用卡,则需要先在软件系统中充值20元作为押金,随后还要再充值一次作为可用余额。而使用前,需要提前打开这款软件,在手机上生成一二维码,上车后对准刷卡设备上的扫描端口,扫描所需时间至少3秒以上,系统扫描成功后会发出“嘟”的提示音。
今年5月24日,昆明公交集团对外宣布,扫码乘车功能已全面覆盖昆明公交所有常规线路。
7月17日下午,记者从昆明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有限责任公司了解到,目前,“春城e路通”的下载量近150万、注册量近45万、日均扫码支付的人次达10万次。“还有一部分乘客在使用IC卡,加之这款软件上线的时间不长,未来扫码支付的人数必将增加。”该公司一工作人员说。
记者走访
使用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如今,在大多数公交前门左侧都贴有 “扫码乘车”的标识,车内部分刷卡设备上也张贴有“欢迎使用春城e路通APP银联二维码乘车” 的字样。另外,在车厢座位旁的遮挡板上也有相应的提醒。
在昆明使用这个扫码支付方式的乘客多不多呢?为此,记者乘坐了市内多条热门公交线路进行了一个小调查。
记者以20分钟为单位时间,分别统计了昆明公交90路、84路、26路、A1路、69路、236路的某一趟公交车在某一个单位时间内上车乘客人数及支付方式。从支付方式上看,刷卡的乘客在数量上占绝大多数,投币的乘客次之,扫码支付的乘客却寥寥无几。
7月13日,10点56分至11点14分,记者乘坐90路公交车由靖国路口开往锦苑花园方向,在此期间,上这趟公交车的乘客有10人,刷卡9人,投币1人,扫码人数为0;下午1点31分至51分,记者又乘坐84路公交车由下马村(龙泉路)开往小西门(东风西路)方向,期间上车的乘客有21人,刷卡21人,扫码支付人数为0;下午2点24分至41分,记者乘坐26路公交车由吴井路开往塘子巷(北京路)方向,期间上车人数有28人,刷卡23人,投币3人,扫码支付2人;
7月14日下午某一时段,记者还分别乘坐了A1路、69路、236路公交车,期间上车的乘客有110人,扫码支付才有5人。
市民说法
希望扫码方式更快捷 质疑收取押金是否合理
公交车上的赵女士表示,自己平常出行都是使用公交卡,虽然从刷卡机以及车门旁的标识上得知可以使用二维码乘车,但没有使用过,因为不知道该如何使用,怕上车时影响到后面的乘客。
正在扫码下载“春城e路通”的李小姐说,自己平日里都使用公交卡,今天看到车门旁的二维码,于是想尝试一下扫码乘车,毕竟扫码乘车比较方便,不用担心忘记带卡和零钱。
已扫码乘车的白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在扫码乘车功能上线之前就从新闻中得知消息,并一直关注着这一业务,从扫码乘车第一天上线时就开始使用,“扫码乘车不仅方便快捷,而且比公交卡还要实惠。”
“就是有一次遇到扫描一两分钟扫不出来(的情况),但好在所有公交车司机都很耐心。”乘客管女士表示,自己五月初就开始扫码乘车了,但扫码要比刷卡感应慢一些,且经常扫描不到位。她认为,虽然公交车上有“春城e路通”APP的信息,但仅仅是一个二维码,没有其他更详细的介绍,且没有突出扫码乘车的优势。使用前要下载一个手机APP,大部分市民都觉得很繁琐,希望今后可以增加一个微信小程序。
已使用这款软件很长时间的“忠粉”市民王先生说,扫码乘车确实解决了没有零钱的问题,同时也符合当下年轻人“无现金”支付的生活方式。但在使用的过程中,他发现这种被动式的扫码很“吃力”,尤其在晚上光线较暗的情况下。
此外,王先生对这款软件要求使用者缴纳20元的押金也提出质疑,“有芯片的公交卡要求缴纳押金可以理解,但这是一款软件,为何非要交押金才能使用呢?从一定程度是增加了使用门槛。”
专家观点
本意值得点赞 方式还应改进
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黎尔平说,公交公司推出"扫码乘车"软件的本意值得点赞,若是因为技术的原因导致使用的乘客较少,那可以做进一步的改进。
黎尔平表示,无论使用任何软件,公交公司的公共服务功能不能变。对于那些年长或不会使用手机app的乘客而言,这款辅助性购票工具好像没什么用,但昆明作为旅游城市,这样的快捷支付方式应该有,而且要大力推广。
他山之石
各地公交纷纷“触网”
随着“互联网+公交”模式的推广,扫码乘车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从网上公开报道来看,南京市、苏州市、滨州市、三河市等地也先后实现了部分或全部公交线路的扫码乘车功能覆盖,扫码方式有乘车码软件扫码,也有依托微信或支付宝技术进行扫码
值得注意的是,云南大理市公共汽车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已与腾讯公司达成合作,在公交车上实现微信扫码支付乘车,“使用的方式为大家扫描公交车上的二维码,或者在手机微信小程序上搜索‘腾讯乘车码’找到大理乘车码,根据上面的引导按步骤操作绑定银行卡开通免密支付功能,大家上车时打开大理乘车码,对准公交车上的扫描口,用0.2秒就可以完成支付。”
快评:少些繁琐 多些便利
彩云网评评论员 韩子
昆明在全省率先实现扫码乘公交,支持移动支付、引领创新风尚的举动应当被点赞。但回头看看上线3个月的反响,发现市民使用扫码乘车的比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其中原因值得思考。
比如乘客反映的,需要先下载一个APP才能扫码,而不是直接使用大家常用的微信或支付宝扫码,略显繁琐;下载了APP,扫码速度还没有刷卡来的快,更降低了市民积极性;还有需要交纳20元押金等等问题,都可以看出,昆明推出的扫码乘公交的服务还没有真正体现移动支付快捷、方便的特点。
类似的尴尬还体现其他地方,比如共享单车。市场化企业提供的小红车、小黄车、小蓝车在街上随处可见,来去如风,而政府提供的共享单车,常常无人问津。
总结这类的问题,会发现,政府部门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时,常常欠缺火候,“样子是有了,味道还差点”“意识到了,操作没跟上”。
因此,政务服务要想受到民众欢迎,既要讲面子,还要讲里子;既要有紧跟潮流、引领潮流的创新意识,还要有把握细节的能力,少些繁琐,多些便利;服务视角要从“要我用”向“我要用”转变,让民众因为受惠而喜欢,因为方便而享用。(云南网 记者熊强 实习生杨婧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