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从今年4月起,在昆明乘坐公交已能实现扫码支付。这项功能上线至今已3个多月,但记者调查发现,使用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刷卡的乘客在数量上还是占绝大多数,投币的乘客次之,扫码支付的乘客不多。
从服务方来说,推出扫码乘公交,目的就是为乘客提供一个全新的支付方式,满足乘客多样化的支付需求,更好为乘客服务。这个初衷体现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值得肯定。但从媒体的调查来看,市民不太买账,原因何在?从报道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需要单独下载一款名为“春城e路通”的App,在使用这个功能之前,如果没有绑定银联信用卡,则需要先在软件系统中充值20元作为押金,随后还要再充值一次作为可用余额。而使用前,需要提前打开这款软件,在手机上生成二维码,上车后对准刷卡设备上的扫描端口,扫描所需时间至少3秒以上。
仔细看看操作流程,虽然没有很高的技术含量,但还是显得麻烦,让一些人觉得不方便,也就懒得去费事了。另外,虽然只是区区20元押金,但也有人认为不应该交,收得没道理。
对于这些看法,相关部门可以认真研究一下,看看哪些意见是对的,是可以改进的。如果可以再简化程序、提高效率,那应该积极行动,从细节上改进、完善,让服务水平再升一个档次;如果意见提得不对,或者是目前的技术水平还一时难以改进,那也要通过合适的渠道,让市民知晓,取得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在城市中,公交是市民依靠最多、最亲近的交通工具。公交公司每一次细小的改变,都会给市民带来获得感,都能体现出服务水平。从市民的出行需求出发,认真做好每一件琐碎而事关民生的事情,让公交成为流动的风景线,让市民不断感受到温暖、方便、快捷,相信扫码乘车让人叫座不是什么不能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