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明 正文
昆明工业志在重铸辉煌
昆明信息港    07-31 07:46:30

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李思娴)随着滇中新区汽车产业园的整体布局,今年4月11日,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昆明基地项目举行签约暨开工仪式。江铃集团的入驻,为推动昆明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发展,助推实现云南“汽车梦”迈出重要一步。

早在 1939年,昆明生产的“资源牌”货车就成为中国最早生产的汽车之一。云南客车厂、昆明市客车改装厂都曾在汽车产业发展历史上留下辉煌的一页。

汽车工业的发展就是昆明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沐浴改革春风,昆明工业走过了怎样的道路,取得了哪些辉煌,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西南边陲开出 “五朵金花”

时间的指针拨回40年前。开放是风,改革为浪,1978年昆明工业企业率先进入改革的第一个高潮。省政府有关部门对昆钢、昆湖针织总厂、昆明纺织厂、昆明电缆厂4家大亏损户实行亏损包干,企业积极性大增,一年全部扭亏为盈。1978年全市GDP一下子提高到了15亿元,较上一年增长近50%。一时间,成本核算、全面质量管理等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在企业广泛实行,车间包干、工段包干、小组包干、计件工资也开始推开。1980年5月,省政府确定在全省范围内扩大企业自主权。可以说,昆明工业的生产承包先于农村,“包”字先进了城。

1988年《全民所有制企业法》的实施,为落实企业在财、人、物和资产处置上的自主权提供了基本的法律框架,企业改革进入新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改革为昆明工业发展带来了机遇,1988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45.18亿元,为1978年的5倍。机电行业走向了世界市场,云机、“五朵金花”(茶花牌汽车、白玫牌洗衣机、山茶牌电视机、春花牌自行车、兰花牌电冰箱)等地方优势工业品的崛起都在这一时期。

从1986年起,以CY集团为首的昆明工业新军异军突起,“五朵金花”步入黄金时代。山茶牌电视机鼎盛时期甚至在全国20多个省区市建立了销售网点。

1989年后,国内市场需求日渐疲软,昆明工业企业突然陷入产能过剩的困境,80%以上的企业产品销量下降。商品从卖方市场瞬间变为买方市场,寻找市场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首要任务。1990年10月,昆明市政府组织了200多家国营、集体企业到瑞丽举办边贸交易会。第二年,缅甸政府也在瑞丽对面的木姐市举办了缅中边贸交易会。帮助企业走向市场、走向世界成为市政府改革发展的新探索。

就在那个“黄金时代”,春花自行车、金马柴油机、龙门洗衣粉、金殿檀香皂、昆纺棉纱、昆明制药的阿司匹林等,都是中缅边境贸易的主流产品;长臂猿电池、昆明产小型电机是外销缅甸的指定产品。

1991年前后,云南省和昆明市以开放促发展、以开放促改革的意识逐步形成,企业不再找市长而去找市场,市场成为企业改革的救星。1992年春,西南多个省市在昆明结成共同开拓东南亚市场的经济联盟,正式确定第二年在昆明举办面向东南亚的进出口交易会——昆交会。

“昆明制造”也曾迷茫彷徨

“九五”“十五”期间,全市工业经济总体上仍保持了稳步增长势头,但增长速度趋缓,结构调整与改革成为这个时期的主线。1996年,昆明抓住列为全国58个优化资本结构、增强企业实力试点城市之一的机遇,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尤其是受到1997年下半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昆明工业企业,特别是国有工业企业面临严峻挑战,亏损面和亏损额不断上升,昔日的“五朵金花”都已凋谢,纷纷破产或者被其他优势企业兼并。

以“五朵金花”为代表的“昆明制造”一度拥有全国性声誉,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注重产品和技术的引进、创新。但当全国市场上出现越来越多同类产品甚至更好的产品时,昆明却未能与时俱进,推动技术和产品更新换代。“当市场上已经出现第四代洗衣机时,白玫牌洗衣机仍然是第一、二代产品,能不被市场淘汰吗?”一位业内人士颇为惋惜地说。

2002年,云南省将昆明列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试点城市后,昆明开展了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的新一轮深化国企改革工作,昆明工业也进入一个重组、整合、改革的新时期。2004年,昆明开始实施产业强市战略,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现代化进程。

“十二五”时期,昆明提出坚持工业化与城市化统筹协调推进,构筑以圈层为产业发展梯度、以轴带为产业布局脉络、以产业板块为载体的“三圈两轴多板块”工业生产力布局格局。这期间,昆明工业紧跟国家经济发展大势,取得了平稳较快发展,总体实力跃上新台阶。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全市工业发展总量小、速度慢、布局散、创新弱、水平低等主要问题依然十分突出,重工业靠资源、轻工业靠烟草的发展模式依然没有获得根本性扭转。

进入21世纪,随着东部沿海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河南、重庆、四川等中西部省市纷纷乘势引进产业集群中的“第一粒种子”——河南建设了富士康工业园,重庆引进了惠普、宏基、华硕,形成了“星星之火燎原之势”,产出了“产业森林”,昆明却没能引进一家足够形成“热岛”的巨无霸企业,丧失了一次相对有利的入局机会。

用新技术实现跨越发展

市委政研室一位负责人表示,虽然昆明错过了发展的好机会,但新兴产业具有一个重要特点,即技术革新永远不会停滞。创新技术的出现,市场需求的转变,产业结构的变化,企业发展速度的换挡,都会给后进入者后来居上的机会。

工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轴和动能轴,工业兴则城市兴,工业强则城市强。新经济常态下,昆明工业如何突围?2016年,昆明明确提出将着力推进“188”重点产业发展,推动昆明产业迈向中高端,构建全市工业“一极双核多园五廊”的总体空间新格局,形成以昆明市为辐射中心,优势互补、区域协同的合作分工体系。

“188”产业中的8个工业产业包括化工产业、冶金产业、非烟轻工业、烟草及配套产业4个传统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电子信息制造业4个新兴产业。可以看出,昆明市将在传统工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新兴工业产业,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十三五”末,昆明的新兴工业将占到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0%,形成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效果已然显现——昆明船舶集团自动化物流系统及装备、烟草制丝成套设备、打叶复烤成套设备等研发生产能力位居国内前列,搬运、码垛工业机器人质量行业领先;南天电子产品目前已全面覆盖国内各大银行,并出口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云南白药长期位于全国医药工业企业百强前列;以昆钢、云铜、云铝、贵研铂业、云南锡业等一批国内外知名龙头企业为核心,不断加快以光电子材料、稀贵金属功能材料、钛材料等为重点的产业集群建设,拥有国家级实验室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高纯稀贵金属和锗、铟半导体材料生产技术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工业的版图上,昆明将成为一个重要增长极,从西南走向全国,从全国走向世界,实现跨越发展。

编辑:徐婷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