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怒江州福贡县马吉乡马吉米村的村民们,正在将紫皮石斛苗绑在树干上,这是村民们在种植仿野生紫皮石斛。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确保脱贫效果持续稳定的根本之策,云南日报报业集团把挂钩帮扶马吉米村的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进行积极扶持和探索,云报驻村扶贫工作队把产业扶贫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围绕“因地制宜”这个产业发展核心,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变“输血”为“造血”,努力把仿野生紫皮石斛打造为马吉米村继草果后的又一绿色生态经济产业。
种什么?因地制宜 细致调研
马吉米村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降雨量充沛,去年,经过驻村扶贫工作队调研后,云报集团与怒江华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马吉米村农户共同投入资金20万元,开展仿野生石斛示范种植20万苗。
今年,福贡县全县种植业结构进行调整,结合马吉乡产业发展需要,马吉米驻村工作队组织马吉乡各村民代表到保山龙陵县、腾冲市考察学习石斛、蜜蜂、茶叶、红花油茶等产业的先进发展经验。马吉米村村民在参观学习后,对继续发展马吉米村仿野生石斛示范种植积极性非常高。随后,云报集团分管领导和驻村工作队与马吉米村委会工作人员一起实地考察,研讨适宜的仿野生石斛示范种植项目运作方式。经过细致考察调研,云报集团以及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帮扶福贡县的珠海市斗门区共同出资217万元,用于马吉米村发展石斛种植项目。
谁带头?科学规划 示范引领
“马吉米村的石斛种植,先在建档立卡、示范户、党员里面展开。”为让石斛种植项目尽快落地,驻村工作队动员马吉米村三委班子成员在石斛种植上积极主动,从发苗到种植的全过程中起到带头引领作用。
经过驻村工作队与村委会的筛选,让有种植经验的10名党员带头做好示范。这些党员示范户在石斛苗到之前率先平整林地,而领取石斛苗的时候先让建档立卡户领取。经过2017年的推广种植,2018年前期准备、调研实施,目前马吉米村共有53户群众报名种植石斛,计划种植的石斛苗总量达到了40万苗。
前些天,村民一见到驻村工作队员就问:石斛种苗到了没?技术员到了没?
怎么种?责任担当 指导种植
7月16日,40万紫皮石斛苗从保山市龙陵县运达马吉米村。石斛苗一到村,驻村工作队员立即组织把石斛苗分发到农户手里。在此之前,驻村工作队与马吉米村委会一起组织村民进行了石斛种植培训。“仿野生石斛种植,今年一定要成功!”这是马吉米驻村工作队每个队员心中都坚定的信念。为了让石斛这马吉米种植成功,驻村工作队队员向林源公司派驻的石斛技术指导员先行先学,全面掌握科学种植方法,到马吉米村每个石斛种植小组进行技术指导。
“咱念罗小组谁来负责?”工作队长龚霞问到。“我来”队员刘通抢先回应。
7月17日开始,马吉米村全体工作队员分小组负责,工作在马吉米村各个小组石斛种植户的林间。如何固定石斛苗,怎样正确放基质,如何科学管理石斛……一棵棵石斛苗被稳固的绑在了水冬瓜树上。
在马吉米村,种石斛已经成为大家“卯足一股劲儿”一定要干成的事,甚至连老人与孩子们都来到了林间,只为了赶时间,早些把石斛苗种完,尽快进行肥料和药物喷洒,确保此次石斛苗种植的成活率。
有了项目、有了产业,再加上自发自主自愿的动力,这场必须打赢的脱贫攻坚战,于马吉米村来说,曙光已经在望,接下来要做的,其实就一句话——“撸起袖子加油干!”
新闻多看点
紫皮石斛
紫皮石斛是以齿瓣石斛为代表的一类兰科石斛属植物,是名贵药用植物石斛的一个品种。紫皮石斛作为药食两用的植物,可以鲜食,也可以经人工搓制加工成紫皮枫斗。
龙陵紫皮石斛
龙陵石斛种类众多。我国已发现74个石斛品种及两个变种,其中云南省内有46种,龙陵境内就有40余种。如今作为“中国紫皮石斛之乡”,龙陵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探索出野生栽培、床式栽培、地墒栽培等模式。
仿野生紫皮石斛种植技术
石斛喜温暖、湿润、半阴半阳的环境。为附生性草本植物,多附生于散射光充足的深山老林树干上,常与苔藓植物伴生,不能生长于普通土壤中。在人工种植时,相比苗床种植,仿野生种植的石斛生长得慢,但是因生长环境不同,价值更高。(云南日报 记者常旭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