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昭通绥江种植中草药实现产业健康扶贫“双推进”
云南日报    08-09 23:25:22

为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昭通市绥江县实施“五个一”工程,推行“中医入户”,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不仅极大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种植中药材还促进了贫困户稳定增收,实现了健康扶贫、产业扶贫双推进。

绥江县属国家级贫困县,目前有总人口17万人,其中贫困人口4万余人,因病致贫、返贫的有4980户19240人,比例高达47%,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愁的问题非常突出,健康水平较低,经济条件差。为此,绥江县积极探索从健康扶贫到产业扶贫的路子。从2014年底开始,绥江县依托山地立体气候多样、野生中药资源丰富、群众对中医中药兴趣浓厚的优势,采取 “一个规划绘蓝图、一个机制促农户、一个培训提技能、一个示范带基地、一个市场保销售”的“五个一”发展模式,推行“中医入户”,教会群众识别、种植、应用中草药,为每个村民小组培训了一名中医骨干,并通过构建“公司+合作社+农户”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利益共享模式,带动群众种植中药材,促进贫困户稳定增收如期脱贫。

绥江县发展中药材产业布局规划10万亩,明确了中药材的发展规模及主要发展品种;通过机制创新,全县成立了13家中药材种植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形成了骨干带头、农户入社,社发种苗、保底购销,土地流转、固定务工的新型中药材种植发展模式;全县共实施专家培训、专业培训、观摩学习培训、巡回指导等培训767人次,提高了群众种植中药材的技能,提升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建立中草药识别示范园和试种示范园,推动专业合作社建立了中草药种苗基地和仿野生种植基地,提升了品质,促进了发展;通过抓销售市场,做到了联络中药材市场、联姻中药企业、联接电商平台,保证了全县生产中药材的销售畅通,促进了中药产业的发展。

该县采取“12231”工作法,即:落实一个包保、送好两本图册、建好两个示范、做实三项保障、搞好一项体检,通过“中医入户”,全县共创建了7个中草药种植示范园、1481户示范户。每个示范园种植了200种以上中草药,每个示范户种植了40种以上中草药,并通过“一户带四户”方式,发展中草药种植户6052户,辐射带动全县群众识别、应用。印发《常用中草药识别挂图》13万多份、《中医保健手册》4期16万册,完成体检及体质辨识8.3万人,分小组培训了群众2560场12.8万人次。

通过近3年的努力,绥江县共种植砂仁、天麻、重楼、猪岺等中药材3650余亩,产值2100万元,覆盖731户2824人,并带动周边群众1100人就业,实现人均增收600元。全县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共流转建档立卡贫困户土地420亩,优先雇用320名贫困人口务工,带动38户贫困户种植中草药,户均增收2100元,使265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致富。

成立于2016年3月的绥江县峰顶山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有社员134户,种植面积达1200亩。主要种植品种有:瓜蒌、黄精、射干、朱砂莲、益母草、龙胆草,并建成了百草园、试种园、示范园、种植园4个,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管理模式,在农户与市场之间架起了一道沟通的桥梁,有力促进了社员的增收。2017年已投产600亩,产量1200吨,实现收入288万元,户均收入2.1万元。

此外,绥江县通过县强中医院、镇建中医馆、村配中医室、片增中药柜、组设中药园,实现中医药服务全面覆盖。突出“治未病”功能,强化县中医院、县医院中医诊疗、理疗、康复、治未病等特色专科建设。在距村卫生室5公里以上、覆盖800人或200户以上的片区增设卫生所,配齐了中医和中药柜,其他片区设立中医咨询点,群众通过学中医、用中医,学会了用中医进行养生保健、小病自治,提高了健康水平。从县到镇、到村、到片区医疗机构不仅可以处处看中医抓中药,而且还能享受全面的中医理疗、康复服务。目前,全民学中医、小病能自治成为常态。全县近80%的农村群众在村、片区卫生室就诊,助推了健康扶贫。(云南日报 记者谢毅


编辑:徐婷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