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楚雄彝绣惊艳亮相文博会
云南日报    08-10 22:50:11

指尖花朵讲述威楚故事,千年彝绣尽显绰约风姿。本届文博会启幕以来,楚雄州展区大有可观,从全州选拔而出的40位绣娘集中展示彝绣技艺,娴熟的技艺和大胆奇妙的配色图案,惊艳了整个展馆,引来无数围观和惊叹。

1

在文博会五号(州市)馆内,楚雄州展区打彝绣品牌,来自武定、元谋、永仁、牟定、南华等县市的18家刺绣企业的40位绣娘同场展示刺绣技艺,现场五彩缤纷,大有可观。“在武定彝族村寨,刺绣是女孩必备的一项技能,适龄出嫁时更要为自己绣制嫁妆。”来自武定彝村的19岁姑娘伍香蔓从6岁开始学习刺绣,如今已经熟练掌握刺绣的针法。她介绍,武定彝族刺绣精巧雅致,细节之处也能看到土司文化的精髓。在传统民族服装中,女孩的头饰尤其引人注目,形如公鸡鸡冠,因此有公鸡帽之称,“公鸡帽是彝族女孩出嫁必备品,必须由母亲或者外婆亲自绣制。在武定彝族女孩的心目中,一顶带着心意的公鸡帽就是家人对自己未来婚姻生活的美好祝愿。”

2

本届文博会,也是牟定县青年彝族刺绣创新协会的首次亮相。展览现场,一些绣工精巧、配色大气的彝族刺绣,吸引了大批观众驻足围观。“牟定彝族刺绣创新协会是一个少数民族青年和妇女就业创业发展项目,以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为基础,促进当地妇女就业的同时,也重新唤回知识青年返乡创业。”该协会人士杰鲁依玛说。这位彝族姑娘2012年毕业于曲靖师范学院,在大城市工作3年之后又重新回到家乡牟定,从事刺绣产业,“我们就想通过年轻一辈人的力量,让牟定刺绣得到很好地保护和传承。成立协会的目的就是要发挥青年力量,让传统彝族文化在文化旅游的发展背景下焕发活力。”

3

杰鲁依玛表示,借助文博会的平台优势,协会在推广彝族刺绣文化的同时,也想吸引更多大学生返乡创业,为传统文化的持续发展注入活力,“此次文博会,协会也带了一些原创设计产品,产品涵盖服装包袋以及家居软装的多个种类。”她自豪地说:“协会成立两年,已顺利完成联合国亲善大使杨紫琼的‘1000个刺绣荷包’的订单。未来,协会依旧会依靠坚实的传统文化魅力,多开发设计一些有市场接受度的刺绣产品。”

在楚雄展区,一幅展现彝族传统生活画卷的刺绣作品格外引人注目,策划这个作品的人是牟定县杰鲁彝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鲁翠芹。

4

这位52岁的绣娘技艺精湛,家乡的山水人文和日常生活,都成为了她创作的灵感,麾下司有专业绣娘1000多人,创作经营的彝族特色服饰文化产品远销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地,其代表作《三月会的传说》正是源自牟定彝族左脚舞的传说,记述了彝族人民手拉手跳左脚舞庆祝战胜恶龙的故事。这幅精美的作品全由手工绣制而成,在长8米、宽1.5米的图卷中,彝族文化历史得到了生动展示。“牟定刺绣文化底蕴深厚,要进一步发展必须紧抓市场,主抓创意设计,在保护的同时使彝族刺绣代代相传。”鲁翠芹坚定地说。

5

6

“彝绣产业是楚雄州文化产业中的重点核心和‘领头羊’,全州将持续打好彝绣产业这张牌。”楚雄州文产办专职副主任周兵介绍,本届文博会将持续围绕彝族文化、彝族刺绣进行文产展示,不断强化彝绣品牌影响力。“15年来,我们做的就是挖掘、收集彝绣的根和魂。”来自彝家公社的董事长金永淑坦言,彝族刺绣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彝绣产业要进一步发展壮大,就需要紧密结合市场,“关键要紧抓创新,在‘回味感’和‘地域性’上做文章,把彝绣产业打造成一个地域性文化品牌。”(云南日报 记者饶勇 李开义)

编辑:徐婷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