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以及中央、省、州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促进脱贫攻坚工作健康发展,文山州按照党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要求,坚持精神与物质“双脱贫”,大力弘扬“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在全州大力营造“自强不息,诚实守信,人人心存感恩、个个遵守公德、户户增收致富、家家和睦相处、村村倡导文明、处处体现和谐”的浓厚氛围,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组织有力 发动广泛
2017年以来,按照省、州党委要求,文山全州扎实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各项活动,在壮乡苗岭掀起了主题实践活动热潮。根据《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要求,文山州结合全州脱贫攻坚工作实际,及时下发了《中共文山州委组织部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关于印发〈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开展“自强、诚信、感恩党”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共文山州委关于弘扬“西畴精神”聚力脱贫攻坚的决定》和《中共文山州委办公室 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在脱贫攻坚中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有关工作的通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积极发动组织广大群众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依托“西畴精神”讲习所开展“自强、诚信、感恩”宣讲。在全州各乡(镇)、村(社区)和部分村小组建设了一批功能齐全、师资优良、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弘扬“西畴精神”讲习所,并将其作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作为宣传“自强、诚信、感恩”和扶贫政策的新学堂;成立文山州“西畴精神”宣讲团,以乡镇(街道)领导干部、村(社区)“两委”成员、驻村工作队员、大学生村官、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村民小组长,以及参与“挂包帮”“转走访”的广大干部作为宣传教育主力军,通过举行报告会、座谈会、讨论会、谈心谈话会等活动,积极主动深入群众,进村入户开展“自强、诚信、感恩党”主题宣讲活动。2017年至2018年上半年,全州共开展“自强、诚信、感恩”各级宣讲1.2万余场次,干部群众100多万人次聆听宣讲接受教育。
强化宣传 引导有效
注重舆论引导,加强媒体宣传。充分利用州内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开设“弘扬西畴精神 聚力脱贫攻坚”专栏,大力宣传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方针政策、有效措施和显著成效,宣传脱贫攻坚好做法好经验,大力宣传广大干部群众自强不息、战胜贫困的典型事迹,凝聚打赢脱贫攻坚强大正能量;统筹利用文山新闻网、掌上文山、视听文山等新兴媒体和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宣传“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为干部群众解读“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的相关内容,切实扩大社会宣传面,提高群众知晓率。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绩对外传播好声音:2017年3月2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载《云南西畴:石旮旯里劈出致富路“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2018年5月3日新华社发布《在山旮旯里创造奇迹——云南西畴依靠自力更生走上脱贫致富新路》等重要新闻稿件,有力提升了我州脱贫攻坚外宣成效。2017年以来,全州媒体共向全社会推送各类脱贫帮困新闻信息2万余条,其中“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信息6000余条。
典型选树 示范带动
结合弘扬“西畴精神”助力脱贫攻坚主题,着力发现挖掘脱贫攻坚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人物和事迹,总结、推广扶贫模范与脱贫模范探索出的好经验、好做法,引导基层干部群众对标先进、激发动力,不等不靠艰苦奋斗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州从各个层面培树了一批先进典型。涌现出先后到马关、广南两县任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员、2016年3月18日在广南县黑支果乡第一线、因劳累过度突发疾病因公牺牲的石宏;从日出到日落,从严冬到盛夏,用6年时间在“猴爬岩”上刨出5公里“既可以走出去、更是为了走回来”进村路的西畴县肖家塘村侯寿高等“四愚公”;带领15户人家不离不弃苦干12年,硬生生在悬崖上打通脱贫致富“最后一公里”岩头村的李华明;身患癌症的海子坝村女党员谢成芬用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先锋本色,带领群众苦干3年,硬化了8公里水泥路;张家老林村4人里有3人残疾的张仁贵家,身残志坚,用两年时间“抠”出了2.2公里进村路;羊赶马村的伍光发用10年租地种菜的11万元积蓄,开挖了1.2公里守望大山、守护家园的土石路;江龙村58岁才入党的退休教师刘超仁带领乡亲们自建新农村,喊响“小康是干出来的,不是等靠要来的”时代最强音,江龙村从“口袋村”变成生态村、文明村、富裕村;大锡板村委会副主任牟秀才带病坚持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直到生命最后时刻还牵挂着贫困户;砚山县八嘎乡半夜寨行政村田家村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摘掉“贫困帽”,一步步走上了致富路的贫困户田有情等系列先进典型。
中共文山州委、州人民政府于2017年年底对20个扶贫先进党组织、15个扶贫先进合作社、17户光荣脱贫户、20名扶贫好村官、20名优秀驻村扶贫工作队员、2名社会扶贫模范予以了全州通报表扬,州级各类媒体组织开展了受表扬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事迹的系列宣传报道,在全州形成了“我脱贫、我光荣”的浓厚氛围,全州贫困群众奋力撸起袖子干,积极主动投入到脱贫攻坚、摆脱贫困的伟大事业中来。结合开展“10·17”扶贫日活动,深入挖掘社会各界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先进典型的事迹,总结、推广脱贫模范好经验、好做法,以典型为旗帜,以典型为榜样,引导基层干部和贫困群众对标先进、激发动力,凝聚各方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时,充分运用和发挥政策的激励导向作用,优化低保制度设计,发挥新型农村合作经济对贫困人口的带动作用,积极开展技能培训,采用以工代赈等方式,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对以不正当手段获得扶贫政策待遇、骗取资金支持,拒不履行脱贫要求和义务等不良行为,坚决进行批评教育或取消相应的政策待遇、资金支持,从反面典型方面予以通报,教育贫困群众引以为戒。
文化演绎 载体丰富
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结合文化“三下乡”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红色教育宣传、攻坚扶贫、法治宣传等中心工作,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党恩”主题实践活动,创作了一批主题鲜明集中、风格短小精悍、群众喜闻乐见的小品、快板等文艺节目,组织各级文艺队进村开展宣传,如精准扶贫主题小品《面子》、花灯说唱《精准扶贫暖家乡》等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围绕全州干部群众决战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制作了《最后一公里》《肖家塘的路》《树人》《厚薄》等一批脱贫攻坚和移风易俗微电影,在全州开展放映。为了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地方村民的要求,电影中心放映人员一人一套设备,深入到村村寨寨;广南县制作了一批精致又亮眼的宣传袋,将“西畴精神”宣传标语、精准扶贫政策印在宣传袋上,装入精准扶贫宣传册、感恩对联、入户张贴画等,送到广大村民手中。既营造了脱贫攻坚的浓厚文化氛围,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又有效提高了脱贫攻坚惠民政策的知晓率,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和贫困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文山市平坝镇玛瑞斯服装加工车间,已经培训上岗200多名员工,其中60名建档立卡户,解决“平新小”三个乡镇留守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问题,成为名副其实的送岗下乡“扶贫车间”。广南县曙光乡开办爱心积分超市,凭自身努力获得积分兑换物品,激发贫困群众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和公益事业。砚山县结合部门实际和行业特点,整合驻村扶贫工作队、党员应急救灾先锋队、巾帼志愿服务队等各类志愿服务队伍,建立“云岭先锋”党员志愿服务站,组建“云岭先锋”党员志愿服务队,进村开展扶贫帮困、扶贫政策宣传、环境卫生整治、文明乡风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为加快推进脱贫攻坚、精准脱贫助力。
广南县举行“自强、诚信、感恩党”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仪式
加强法治教育,推动诚信养成。积极引导基层党员群众诚信对待组织、诚信对待各类调查,在生活中讲诚信、讲道德,不虚伪、不轻浮,树立知恩意识,识大体、顾大局、做奉献。制作、播放、传播、发放了一大批诚实守信宣传册和公益广告,引导贫困群众见贤思齐。加强《宪法》《民法总则》《婚姻法》《选举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人民调解法》和自治州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结合群众身边的案例,重点宣传与农村工作、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有针对性地强化不诚信、不讲孝道、不懂得感恩、不守社会公德人群的法治教育,让广大党员群众知敬畏、明是非。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为载体,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婚育观、家庭观、消费观。坚守主阵地、传播正能量,主动摒弃背信弃义、见利忘义等不良风气,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争做讲文明、讲诚信、讲正气的新型农民渐成风尚。在2017年大规模的动态管理、入户信息采集、申请贫困纳入和退出、群众评议等工作中,广大贫困群众诚实守信、如实申报、积极配合,使脱贫各项政策得以顺利实施。富宁县木杠村的熊华祥因家庭贫困被列为建档立卡户,这是很多贫困家庭渴望得到的扶持,但是熊华祥却主动要求退出,他表示自己和弟弟通过努力可以改变贫困现状,可以让全家人逐渐过上好日子。广南县五珠乡的贫困群众张邦荣,被列为建档立卡户后加入了养殖合作社,从合作社免费领到兔崽经过近一年的辛勤饲养获利近万元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写申请退出建档立卡户,加入光荣脱贫行列。
营造环境 氛围浓厚
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全州各级各部门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把弘扬“西畴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与全州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和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结合我州精准扶贫工作,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学习“自强、诚信、感恩”的内容来增强基层干部的奉献意识和爱岗敬业意识。在全州范围内以“西畴精神”为引领,通过设置宣传标语、专题党课、身边典型宣讲、文艺演出、播放宣教电影等多种形式,引导干部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振信心,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苦干实干,树立“西畴精神勤为本”的理念,增强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自主改变贫困落后面貌,激励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赶超之心、昂扬赶超之志、寻求赶超之策、收得赶超之效,在脱贫工作上比、学、赶、超,变被动为主动,聚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各挂包帮单位深入挂钩点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身边脱贫攻坚典型先进事迹等为重要内容,开展理论宣讲以及“身边的典型”宣讲活动;围绕活动主题,加强扶贫政策宣传,发挥报刊、电视、微博、微信、手机报等主流媒体的综合宣传引导作用,在全州形成内宣和外宣结合,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结合,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搞好“自强、诚信、感党恩”主题实践活动,努力营造崇德尚善、知恩感恩的社会氛围;组织开展“道德模范慰问”“向贫困档卡户赠送电视机”“三下乡”“中华民族一家亲”“关爱务工人员·温暖回家路”等活动,为广大农村群众送去关爱、健康、欢乐、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在贫困村寨营造脱贫攻坚浓厚氛围,利用墙体固定标语、宣传栏、村务公开栏、过路横幅、张贴画等载体进行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各种惠民政策、自强诚信感恩、核心价值观、文明乡风民俗等的宣传文化氛围营造。在全州范围内的边境村和公路沿线开展“红旗飘飘”感党恩工程,组织活动场所挂国旗和党旗,挂党旗1800余面,国旗12000余面,切实维护国门形象,群众自强意识、诚信意识和感恩意识逐步增强。
文明创建 移风易俗
文山州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实施乡村文明素质提升行动计划,以创建“美丽乡村·文明家园”“星级文明户”为载体,抓好乡风民风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通过播放公益广告、设立宣传专栏、开设道德讲堂、编创文艺作品、推行村规民约等形式,倡导喜事新办、丧事俭办、厚养薄葬,引导群众诚实守信、勤俭持家、崇德向善、助人为乐、尊老爱幼。
为改善以往婚丧喜庆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促进形成节俭养德的文明新风,全州8县(市)分别制定《村规民约》,大力整治大操大办、铺张浪费,遏制陈规陋习,弘扬文明殡葬新风,推动移风易俗,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将移风易俗融入村规民约,并通过党员群众民主评议等方式,对“知恩感恩报恩”户进行挂牌表彰,对诚实守信、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心怀感恩之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党员和群众,在各类慰问及其他优惠扶持政策上给予适度倾斜。同时,对那些“等靠要”思想严重、无诚信意识、无感恩之心、无法治观念的党员群众,村党总支与村民小组长采取必要措施,对其开展批评和教育,引导其改正错误;批评教育之后仍旧我行我素的,按照《村规民约》给予相应惩处,达到“惩罚一个,教育一片”,带动社会风气持续好转。
富宁县里达镇通过“干部提、群众议、人人定、户户守”4个民主环节,结合各村实际,制定一批通俗易懂、实用性强的村规民约,并召开村民大会组织群众学习,让群众日常生活习惯有据可循,增强群众从“要我为”的强制性被动,转化为“我要为”的主观自觉性,引导贫困群众自觉、主动参与到精准扶贫工作中,达到扶贫、扶智、扶志的效果。广南县篆角乡石碑坡村、者兔乡里夺村制定“村规民约”共同约定禁止滥办酒席,减轻农民负担,助推群众脱贫致富,引起广泛关注。西畴县实施“5分钱”工程。针对部分农村长期存在生活垃圾乱扔、畜禽粪便乱排、公厕无人清扫等环境“脏乱差”实际,由县委、县政府主导,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生动实践中,找准找实环境整治、脱贫攻坚、村民自治的契合点,创造性地探索实施“5分钱”工程。全县各村民小组通过召开村民会议形成决议,每人每天缴费5分钱,一年缴费18元钱,作为村集体卫生保洁费用,由村集体聘请专人负责村内公共区域的卫生保洁工作。为鼓励各贫困户参与到“5分钱”工程中来,西畴县还通过财政拨款进行奖励,30户以下村小组每月奖励200元,30至50户村小组每月奖励300元,50户以上村小组每月奖励400元,奖励资金全部用于保洁员补贴。各村优先聘请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成员担任保洁员,没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村小组,优先考虑聘请发展能力相对较弱的农户家庭成员为保洁员。“5分钱”工程的实施,既创新治理方式改观了村容村貌,又提供就业岗位促进了贫困户稳定增收,更搭建起参与平台推进了村民自治,用“五分钱”办成了“大事情”。
创新载体 注重实效
对比今昔变化,培养感恩意识。一是看今天。在脱贫攻坚挂联帮扶过程中,全州各级干部主动深入群众,与他们拉家常,让他们看到这些年来生产生活变化,看到党委政府为此付出的努力,看到州、县、乡、村干部的艰辛和奉献,看到自己享受到的各方面优惠和扶持政策;引导贫困群众在“账”上算清楚、想明白,从内心深切体会发展带来的实惠,消除“等靠要”和“应得”思想,增强自立自强意识,树牢用双手勤劳致富的观念;帮助党员干部群众厘清脱贫的好措施好办法,深刻理解党在脱贫路上“不落下一户,不丢下一人”的真切关怀,感恩从中央到地方的倾力扶持,纠正“不以贫为耻,反以贫为荣”的错误思想,激励奋发有为干劲。二是比过去。忆苦思甜,比过去看现在,通过组织老党员、老干部讲一讲过去农村的生产条件和群众生活水平,引导群众拿自家、本村的历史和现状比一比,纵向比列出“恩情单”,拉出“实惠表”,算出扶贫账,比出新气象,在正能量的传播中弘扬社会正气,变帮扶和被帮扶由以往的“独角戏”成为“双面舞”,吸引群众把注意力和精力转移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三是谋未来。引导群众比幸福谋划未来,通过互相比一比收入、比一比幸福,问一问致富经验、问一问发展良策,通过街坊邻里横向比、致富能人传帮带,把群众的思想行动引导到发展生产、增收致富上来;引导贫困群众树立“懒惰贫穷可耻、勤劳致富光荣”意识,充分激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饮水思源、知恩图报”感情,持续增强群众感恩意识。富宁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针对各级考核、考评组进村入户开展考核检查时,有的群众临时才去把“明白卡”从箱子里找出来、有的说找不到、或者有的干脆就说没有“明白卡”;有的群众说不清楚自己享受了哪些政策,或者有的就是享受了也不说;算收入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账等情况。富宁县为建档立卡的每家每户制作了一个感恩盒悬挂于屋内醒目处,感恩盒里装有档卡户的基本情况清单、收入情况清单、享受政策清单、帮扶情况清单、后续帮扶计划和措施、挂钩帮扶责任人基本情况及联系方式等,每一项内容记录清楚明白,帮扶前后的图片对比让人一目了然,小小“感恩盒”,浓浓帮扶情。“感恩盒”既是“明白卡”的一种直观形式,也是档卡户在摆脱贫困进程中感恩党的生动体现。
激发动力 精准脱贫
脱贫攻坚工作不仅是一场身体力行的硬仗,更是一场精神理念的思想硬仗,只有把思想问题解决了,其他困难才会迎刃而解。当前,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摆在我们面前最首要、最紧迫的重大政治任务。“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正是坚持扶贫与扶志结合,依靠精神脱贫实现物质脱贫,解决了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宗旨意识淡化、扶贫信心不足、工作作风不实、办法措施不多、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克服畏难悲观情绪和精神懈怠状况,发扬苦干实干和务实担当精神,在全州形成“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氛围。为真扶贫、扶真贫建功立业解决了贫困群众不想脱贫、不会脱贫、不能脱贫的问题,克服安于现状、因循守旧、等靠依赖、争戴穷帽等旧的观念习俗,树立“贫困可耻、致富光荣”的新思想新理念,坚定贫困群众主动脱贫、争相脱贫、励志脱贫的信心;解决了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解决了“思想缺血、精神缺钙”的问题,坚定了我们艰苦奋斗、攻坚克难、一往无前的精神锐气,勠力同心闯出精准扶贫新路子,干出精准脱贫好成绩。
激发了群众强大的内生动力。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的系列工作,针对一些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存在的“等靠要”思想和安贫、守贫观念,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内生动力,教育引导广大贫困群众树立自强不息、诚实守信、脱贫光荣的思想观念和感恩意识,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党的感恩之心,转化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自觉意愿和行动。全州坚持以精神脱贫与物质脱贫并重,对照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工作中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通知“十条主要措施”,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在思想上“扶志”、在能力上“扶智”、在发展上“扶业”,教育宣传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责任意识、感恩意识,增强其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聚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广大贫困群众“自强、诚信、感恩”意识得到明显提升,“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理念深入人心。
群众载歌载舞歌颂国家扶贫政策好
“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全州干部群众摆脱贫困的积极性,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取得成效。2017年,全州共投入扶贫资金184.18亿元,完成道路硬化143.12公里,完成饮水管网建设195.22公里,完成电网安装102.92公里,完成文化活动场所建设15651.41平方米;实施“四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42000户,竣工31781户;实现95个贫困村退出,13.53万人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的13.27%下降到9.36%。2018年以来,全州各级各部门以夯实基础提质、精准施策增效、压实责任转作风为抓手,以问题整改、查缺补漏、项目库建设、数据信息调整、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退出、贫困县摘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危房改造等为重点,强化责任担当,实干苦干,截至今年7月,全面完成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任务,项目库总投资为229.16亿元;整合涉农资金30.98亿元,已完成支出18.43亿元;全州累计下达各类学生资助资金7.47亿元,资助学生85.25万人次;2017年度42000户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已全部完成,2018年度50400户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已全部开工,开工率100%,已竣工21890户;全州共清退农村低保27255户39980人,新纳入农村低保10859户27184人;注册456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126家农业龙头企业,共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5.22万户19.13万人实现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