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至19日,云南技师学院丽江分院古城区招生报名工作集中进行。在前期层层动员、入户宣传、实地参观的基础上,目前有意向报名云南技师学院丽江分院的学生共计210人,领取了录取通知书的有107人,实际入学报到的有85人。
家门口的技师学院受欢迎
为了方便学生办理报名入学手续,连日来,古城区人社局组织工作人员周末加班,配合云南技师学院丽江分院招生工作组,在区人社局大院为学生现场办理注册、报名、缴费等手续,还给入学学生发放交通补助,引导他们前往各自校区报到。
18日上午9时许,区人社局大院逐渐热闹起来,许多学生拿着录取通知书,在家长及乡镇、街道干部的陪伴下,来到现场办理入学相关手续。
在人群中,刚刚办完入学手续的余贵红及其父亲一脸笑意。父子俩来自金江乡金江村黄眉毛村小组,此前不久,两人还在区人社局组织下,到云南技师学院本部参观考察。“孩子从小就对机械感兴趣,喜欢动手拆东西。”余贵红的父亲说,“中考填报志愿时,孩子原先选择了上海一所学校的机电专业。现在,云南技师学院办到了家门口,还100%推荐就业,我们也参观了学院本部,非常满意,就报了机电一体化专业。”余贵红家是古城区建档立卡贫困户,不但学费全额补贴,还能享受相应补助。
“看了宣传资料,感觉这所学校很不错,就报了药剂专业。”文化街道的学生朱金芳说。像余贵红、朱金芳一样,云南技师学院丽江分院的开办,让广大城乡的初、高中毕业生有了更多的选择。
古城区拿出“洪荒之力”促招生
云南技师学院是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直管的云南首家技师学院。2018年4月,由云南技师学院和丽江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合作设立了云南技师学院丽江分院。招生层次为高级工、预备技师。丽江分院2018年首届招生开设汽车修理、药物制剂、机电一体化、通讯网络应用4个专业。今年,丽江市政府下达了丽江分院上述4个专业1000人的招生目标任务。其中,古城区招生人数为170人。
为了推进云南技师学院丽江分院首届招生工作,古城区政府先后3次召开工作推进会,副区长王文生带队深入部分初级中学及各街道,督促各相关单位把政策宣传到户到人,把责任落实到位。古城区人社局与云南技师学院丽江分院协调,免费提供往返交通和食宿费用,组织有意愿的学生及家长到云南技师学院本部参观,让大家实地感受学校的办学实力。区人社局、区教育局、民族中专等部门多次组成联合工作组,进学校、进家庭,向古城户籍和没有考上高中的435名学生以及15岁至22岁的青年积极宣传相关政策。
在国家、省级出台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古城区委、区政府继续追加优惠政策:对古城区范围内就读云南技师学院丽江分院的学生给予入学补贴2000元;对就读云南技师学院丽江分院的建档立卡户子女,补贴全部入学学费。七河镇对就读云南技师学院丽江分院的七河镇户籍学生,在区政府补助的基础上再补助500元。
这些政策措施,切实让就读丽江分院的很多家庭免除了后顾之忧。
“中国制造”呼唤更多“大国工匠”
全区招生170人,实际报到85人。尽管各级党委政府一再出台利好政策,但职业院校招生为何“遇冷”?
“主要还是转变观念的问题。”区就业局局长木燚花说,目前,丽江大多数家庭都想让孩子读高中、上大学,然后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不太愿意选择职业院校。从近年情况看,全区每年的大专院校毕业生有近1000人,而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录名额还不到50个。“与其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如实实在在学一门技能。”她说,就以云南技师学院为例,药物制剂、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在实习期满后,基本上能留在云南白药、云内动力等一些企业,很少有就业压力。她呼吁广大学生及家长,要转变就业观念,结合学生和家庭的实际,提前做好升学、就业规划。
从国家层面看,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被称为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我国已经明确提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工业转型升级,产业发展一定要有人才支撑,既需要高端人才,更需要高技术技能人才。
《人民日报》发文《让职业教育铸造更多“大国工匠”》指出,职业教育要推动劳动者自身可持续的职业发展,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不断产生,也将为制造业强国奠定坚实的人才基座。让更多的“大国工匠”,为更高更强的“中国制造”筑基。
选择职业教育,同样能绽放美丽人生。(丽江日报 作者刘万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