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见证昆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绿色“活化石”,如何保护古树名木一直受到市民的关注。昆明市建成区范围内现在拥有古树名木5217株,园林部门将与城管综合执法主管部门加强联动,加大非法操作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出台《昆明市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提高古树名木保护法规的法律效力。(8月22日 昆明日报)
昆明市区,不乏古树名木的身影。金殿名胜区的油杉古树群,黑龙潭公园内的“唐梅”“宋柏”“元杉”“明茶”,昙华寺的优昙树等,已成为昆明风景名胜中独具特色的景观。这些“活化石”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级园林城市,增添了亮丽的颜值、厚重了文化的底蕴。
现有的古树名木保护,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保护经费不足,无法用于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的巡查、养护、抢救、复壮,保护设施的建设、维修,以及科研、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培训和奖励等。再比如,昆明市古树名木种类繁多,不同的古树名木对环境因子的需求多种多样,为保护带来难度。
直面古树名木保护现状,弥补古树名木保护短板,当下最为迫切的是,要积极争取市级财政加大古树名木保护资金投入;同时,积极探索鼓励社会力量认养古树名木,拓展古树保护资金渠道。此外,昆明要对登记在册的古树名木开展巡查,及时掌握古树名木生长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保护方案,不使保护沦为空谈。再次,要在法律法规宣传完善、古树名木保护专项经费投入、古树保护科研开展、古树管养技术培训、古树保护机构建立健全以及古树保护法规的执法力度上继续加强。
如今,我国正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而积极推动出台《昆明市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地方立法,提高古树名木保护法规法律效力,就是一个理性的选择。将保护上升的法律层面,就能对绿色“活化石”更好呵护,继而积淀城市文化底蕴。(彩云网评 特约评论员雷钟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