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上午,65名穿文化衫、背双肩包的受助阳光学子齐聚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二楼会议厅,同学们脸上洋溢着考上大学的欢乐喜悦,眼里闪耀着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在当天的“圆梦大学·普瑞·阳光助学”助学金发放仪式上,他们分别领取了5000元助学金和享受免费检查视力及免费配眼镜。此外,未到现场的受助学子,也于昨日通过银行卡收到5000元助学金。
用多种形式结对资助 助学子插上梦想翅膀
2018“阳光学子”行动启动以来共搜寻到230余名贫困学子,由于名额有限,经过严格审核和筛选,最终确定106名品学兼优的“阳光学子”,每名学子一次性获得助学金5000元。
这些学子中,有家境窘迫但自强不息的乐观女孩,有早年丧亲但勤奋坚韧的阳光男孩,有孤苦伶仃但活泼开朗的留守少年……虽然家庭经济困难,但他们从没放弃对读书、对知识的渴望。他们对进入高校求学充满向往,立志通过勤奋向学、努力拼搏,改变贫困的境遇,重新书写命运。
2018“阳光学子”行动也是春城晚报、普瑞眼科联合云南省青基会“2018云南希望工程‘爱心圆梦大学’公益活动”的重要资助平台之一。春城晚报倡议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企业和机构能积极加入到云南希望工程“爱心圆梦大学”公益活动的行列中来,以“1对1”“1对多”等形式进行结对资助,让潺潺的爱心为更多的高考学子插上梦想的翅膀,助力他们奋飞的力量。
贫困不是前进路上的阻力 是助力拼搏的动力和翅膀
助学活动自2006年启动以来,累计帮助了逾1000名贫困学子,在社会爱心人士的助力下发放助学金500多万元。多年的助学活动对寒门学子来说,不仅仅是在经济上得到支援,更是对坚韧自强品格的鼓励。“贫困从来不是前进路上的阻力,而是助力拼搏的动力和翅膀。”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监察办公室主任刘敏现场表达了对同学们的赞许和美好祝愿。希望他们能享受学习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学校不必自卑。贫穷,在给人生带来阻力的同时,也能给奋斗路上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生机。
“不要让贫困变成包袱,要成为前进的动力,知识改变命运依然有用,未来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春城晚报副总编辑张明说,希望学子们不忘初心,努力拼搏,让生活的困难变成助力腾飞的翅膀,拓宽未来的道路。
如今我们接受爱心 今后我们传播爱心
在助学金发放现场,阳光学子杨应芩和罗云耀分享了他们的求学路,坚强、乐观的生活感悟和对主办方的感恩之情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今年考上天津中医药大学的杨应芩头发有些花白,生活给了她苦难,她却报之以歌。“明天,我会成为对社会、对祖国有用的人。”
其他学子们也纷纷表示,一定要好好学习,用成绩来证明没有辜负爱心人士的期望,将来用自己的所学回馈社会。
“现在,我们是接受爱心的人,今后,我们会成为传播爱心的人,将爱心接力棒传递下去,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关心爱护身边需要帮助的人。”李蓉梅是2017年的受助学子,今年她以活动志愿者的身份来帮助学弟学妹们。
“在最该努力的时候全力以赴,在最阳光、最美好、最精力充沛的时候拼搏人生。”普瑞眼科医院行政院长叶文祥在现场动情地说,现在的经济困难不是困难,不要辜负青春的美好年华,要奋力拼搏,靠自己的努力脱贫攻坚,成为社会栋梁之才。爱心涌动
爱心企业1对1帮学子
19岁的赵昌华曾落选阳光学子,知道消息那天他有些不知所措。
“我们来资助他,让孩子别担心。”金菜花基金会理事长雷克华说,金菜花慈善基金会得知消息后,立即联系赵昌华对他进行“1对1”帮助,不仅资助赵同学5000元助学金,还会持续跟进到他大学毕业,助力他放飞梦想。
昨日的活动现场,孩子们大多戴着眼镜、斯斯文文散发着墨香书卷气。普瑞眼科医院医生叶蔼娴走上台向同学们普及护眼小知识,建议学子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也要注意爱护自己的眼睛,经常做眼保健操、注意用眼卫生等,以缓解近视度数加深。
免费给大学生配眼镜
令寒门学子们高兴的是,昨日下午,昆明普瑞眼科将40名有近视的同学接到医院,免费检查视力、配眼镜。
从昭通来的张澜说,她的右眼有100多度近视,左眼散光,医院给她免费配镜让她很感动:“这眼镜价值300元,但对于贫困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昆明普瑞眼科医院运营中心项目主任杨发达说:“这是我们医院第一次参与春城晚报主办的阳光助学活动,此次我们为40名寒门大学生提供了免费的视力检测、医学强光测、免费配眼镜服务。这些大学生都不容易,十年寒窗苦读,许多人的眼睛都近视了,为了保护好他们的眼睛,让他们的生活更方便、人生更自信,我们展开了此次活动,效果挺好的,赢得了学子们的认同。”
普瑞眼科医院行政院长叶文祥说,“阳光学子”爱心助学活动是一项利在千秋的好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普瑞眼科很荣幸能参与其中。“开展助学活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全国连锁的专业眼科医院,普瑞眼科一直承担着社会责任,从公益参与者到公益组织者,从眼科义诊到公益援助。并成立了自己的‘普瑞公益基金会’,身体力行,做公益的践行者。”
学子群像
吴焜
心里的大石头算是落下了
吴焜是来自昭通永善县的“阳光学子”,他的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妈妈患有糖尿病,每天得打胰岛素,吴焜也患有一种名为瘢痕疙瘩的病。医药的开支让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但懂事的吴焜并没有自怨自艾,他明白只有知识能够改变命运,所以一直努力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今年更是以高分考上四川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专业。正在为学费发愁时,吴焜的父亲在建材市场听说了“春晚阳光助学行动”后,立即报名参加了。
吴焜说能入选很开心,收到钱后心情很激动,自己一年的学费有了着落,心里的大石头算是落下了,现在整个人都感到十分轻松。他说很感谢爱心人士的帮助,他会怀着感恩的心好好学习,将来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杨应芩
陌生爷爷为她写推荐信
“阳光学子”杨应芩出生在禄劝县一个贫困山区的农民家庭,父亲2006年因病去世,多年来母亲独自一人抚养她和哥哥成长。2011年母亲脚痛,去医院检查后确诊为左下肢静脉血栓,至今未完全痊愈。加上长期脑供血不足,让身体本就柔弱的母亲几乎失去了劳动能力,只能做点临时工来赚取医药费。
如今,杨应芩的哥哥在滇西科技师范学院读大二,她今年被天津中医药大学录取,这本是好事,但难以承担的学费却让这个家庭蒙上了一层阴影。
一次在公交车上的闲谈为杨应芩带来了希望,一名热心的老爷爷在交谈中了解到她的情况,向她介绍了“阳光助学行动”并为她写了推荐信。
杨应岑说,虽然家里贫困,但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如果没有社会爱心人士的支持,她不能实现自己的大学梦。她说会将这次的资助用来交学费并用自己的成绩来证明她不会辜负爱心人士对她的关爱。
赵英元
不会辜负温暖的社会
“学习让我感觉踏实和安心,我必须走出大山。”面对记者,19岁的赵英元有些腼腆,这个来自会泽大山的男孩今年考上了红河学院,收到录取通知书,他不知该哭还是该笑。
赵英元的父亲在他很小时就去六盘水的矿山打工,年幼的他几乎记不清父亲的样子。2013年父亲回家了,却是带着一身的病痛回来的。尘肺、肺气肿、肺炎、肺大泡,赵英元从没想过一个人的肺能得这么多种病,医生每每看完赵父的病历都会惊呼:“这么多的病痛你是怎么忍耐过来的?”
父亲被诊断为三级残疾后终日卧床休息,曾经家里的顶梁柱丧失了劳动能力和经济来源。赵母不得不来到昆明打工,养家的重担使她积劳成疾,患有严重的肩周炎和颈椎病。
面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这个山里男孩笑着说:“这笔钱我将拿来交学费,不会辜负社会给予的爱与温暖的社会。”
王天才
“不务正业”的篮球少年
他是同学眼中认真负责的班长,他是队友心中技艺高超的最佳拍档,他是父母眼中被寄予厚望的天才,他就是王天才。今年王天才以593分的好成绩被华中科技大学海洋工程专业录取。王天才很小的时候便独自在县城学校旁边的出租屋内自己照顾自己,这让他从小就培养出良好的自理能力,就算父母不在身边,也能很好地生活。
周围的人都说王天才是个“不务正业”的孩子,总是见他在打篮球,但也因为他的“不务正业”,他带领球队获得全校第一、全县“3V3”篮球赛第一名等好成绩。
王天才说,助学金将用于他大学期间的生活费以减轻家庭负担。
孔维签
助学金将用作创业基金
孔维签是来自宣威海岱的“阳光学子”,妈妈在他很小时就病逝,他和两个姐姐都由父亲抚养长大。为了抚养他和两个姐姐,父亲一直在工作,半个月才能回家一次。 姐姐们外出上学后,孔维签从8岁开始就自己生活,每天放学后不仅要自己做饭吃,还要饲养家里的鸡鸭和打猪草喂猪。
孔维签说,因为没人辅导课业,他的成绩一直不太好,刚考上高中时成绩排在年级倒数,后来通过刻苦努力,成绩慢慢提高,高三时排到年级30名左右,这次高考更是以班级第三名的成绩考上沈阳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专业。
孔维签说自己打算念到博士,在大学期间准备和小伙伴创业研发测控仪器,他还通过新生群报了一个方程式赛车车队的社团。
孔维签说他的学费已经用助学贷款交了,他准备用“阳光学子”的资助和自己暑假做兼职赚到的2000多元作为自己的创业基金。(春城晚报 记者左学佳 实习生曾欣 岳嘉莉 王秋艺 文 记者付兴华 江洋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