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实习记者 张乐凡)“目前,我们已由单一钢铁制造企业,逐步成为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相结合的现代企业集团”,8月27日,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钢”)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媒体见面会在昆钢举行。
昆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永平表示,作为云南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改革开放40年来,昆钢通过不断改革与创新,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昆钢已形成六大产业协同发展的格局,为打造云南工业转型的名片而不懈努力。
昆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永平介绍总体情况。张乐凡/图
40年成果:为云南产业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昆钢模式
赵永平介绍,始建于1939年的昆钢,在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从经济指标来看,铁产量从1977年23万吨到2017年611万吨;钢产量从1977年20万吨到2017年636万吨;钢材产量从1977年14万吨到2017年638万吨;销售收入从1977年0.71亿元到2017年933亿元,增长超过千倍;利润从1977年亏损0.3亿元到2017年盈利10.15亿元,实现了质的突破;40年来,昆钢累计生产铁1.65亿吨、钢1.09亿吨、材1.09亿吨,累计实现销售收入7835亿元、利税348亿元、利润72亿元。这一系列成绩不能不说亮眼。
从产业发展层面来看,赵永平说,40年来,昆钢紧密结合企业实际,转方式、调结构,通过创新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升级,不断提高企业的效益和发展的质量,已由单一钢铁制造企业逐步成为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相结合的现代企业集团,形成传统产业、新材料产业、现代物流、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等六大产业协同发展的格局。
“目前,我们的主要业务除了钢铁冶金外,还有水泥建材、煤焦化工、矿业开发、现代物流、新型材料、装备制造、节能环保、金融服务、文化旅游、电子商务、海外投资、养生敬老、职业教育、建筑及房地产等。”赵永平介绍,昆钢的非钢业务收入从无到有,2017年达到544亿元,已经超过了钢铁主业的389亿元,为云南省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昆钢模式。
各大主流媒体参与此次见面会。张乐凡/图
赵永平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昆钢的改革发展更是迈入了一个全新阶段。
“首先是,产业布局逐步推进,产能规模不断提升。”赵永平表示。目前,一批产业建设和技改项目相继落地,辐射省内15个州市以及周边地区,国家的产业布局基本形成。公司资产总额达到845亿元,累计生产铁3552万吨、钢3572万吨、材3614万吨,累计实现销售收入4100亿元,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此外,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昆钢科技创新中心主任赵宇介绍,针对云南省地震多发的实际,昆钢率先在全国开展了“高性能抗震钢”的研发推广工作,先后开发了高性能抗震钢筋、抗震钢板及抗震型钢,成为全国唯一能批量稳定生产全系列高性能抗震钢材的企业。相关研究成果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赵宇介绍,在钛产业方面,昆钢在中国率先实现了“宽幅大卷重钛带卷的产业化生产”,成功试轧出中国第一卷宽幅冷轧钛带卷;研发出短流程“钢-钛”结合生产钛带卷工艺模式,改变了云南省钛产业以初级矿产品销售出省的资源型产业结构;发明的钛带卷氩气保护罩式退火炉光亮退火技术,为世界首创;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套针对强腐蚀性溶液的兆瓦级微波加热连续酸洗生产线;自主设计制造的大型电子束冷床炉投产,使我国成为了世界第4个具有EB炉制造能力的国家,打破了国外对我国的技术封锁。
此外,昆钢还完成了“高效矿浆管道输送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解决了金属矿高效率、低成本、无污染、长距离运输的世界性难题,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开展了“标准化钢结构房屋体系关键技术”研发工作,并成功将该成果应用于抗震民居建设,研究成果获得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和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完成了“大红山式铁矿资源高效分选关键技术及产业化技术”攻关,为充分利用云南铁矿石资源提供支撑,研究成果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云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目前,昆钢建成了6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7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国家第一批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累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4项,获授权专利1832件,“昆钢”牌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数十个名牌产品涵盖多个产业。
当前:产业协同发展 打造成云南工业转型升级名片
“目前,昆钢将依托传统产业、新材料产业、现代物流、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等六大产业的协同发展,全力打造成云南工业转型升级名片,”昆钢战略发展部总经理唐菱表示,目前昆钢产业结构正在逐步优化,通过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实现产业结构由单一向多元的顺利过渡。
唐菱说,2016年,昆钢积极响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号召,认真落实“三去一降一补”要求,主动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最终实现化解过剩产能:钢280万吨/年,铁125万吨/年的目标,关停3座32吨转炉、1座120吨转炉、2座510立方米高炉、1座1080立方米高炉,以及相关配套的矿山、烧结、焦化、铁合金、动力等相关生产线。
昆钢新区型材厂内型钢万能轧机生产线,是西南地区最大一条、工艺最先进的型钢生产线。张乐凡/图
在化解过剩产能的同时,昆钢还积极推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提供有效需求。比如: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延伸钢铁产业链。充分发挥昆钢500MPa高强抗震钢筋和抗震型钢的优势,加大推进抗震民居、电梯、立体车库用钢和耐火、耐候、高强等系列产品的场推广力度,加快对工模具、汽车、船舶、军工用的高强韧低密度钢等新产品的开发步伐。此外,还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进实施智能制造计划。唐菱介绍,目前,昆钢围绕年人均年产钢达到1000吨的目标,研究采用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改造传统产业,提升智能制造能力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推进“互联网+”的实施,整合生产制造过程及上下游供应链等方面信息,形成大数据决策,提高管理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近年来,昆钢也在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盘活原有装备制造基地存量资产及安宁本部先进装备制造生产线。重点发展工厂化智能钢结构民居制造、盾构机等隧道掘进设备、新型起重运输机械、重型基础件加工制造、耐磨材料等。
昆钢海外业务总监武云昆介绍,昆钢还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及我省建设“辐射中心”战略,积极推进过剩优质产能向非洲和南亚东南亚国家转移,并借此机会,推进昆钢装备制造业和技术服务“走出去”。2017年,昆钢确定了孟加拉国、柬埔寨、缅甸作为重点投资目标国,并紧紧围绕设立境外钢铁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园区的总体思路不断深入推进。拟建孟中钢铁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园区及200万吨/年全流程钢厂项目;柬中钢铁国际产能合作工业园区—柬埔寨柏威夏省罗文铁矿及100万吨/年全流程钢厂项目;拟建缅中钢铁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园区及200万吨/年全流程钢厂项目(钢铁项目分期建设:一期100万吨/年,二期100万吨/年)。目前,3大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未来:创新驱动,加快新兴产业发展
“未来,物流将成为昆钢继钢铁之后一个重要新兴的支柱产业。”赵永平透露,今年5月,云南物流集团整体并入昆钢控股公司,接下来,昆钢将依托已形成的产业基础,加快物流节点布局,将物流产业发展成为昆钢新的支柱产业。
赵永平介绍,目前,昆钢昆焦公司与顺丰集团联手,合作建设昆明宝象顺丰产业新城项目和昆明宝象顺丰临空创新产业新城,打造辐射东盟和全国的区域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和区域综合物流枢纽、辐射东盟的区域国际商品交易中心、西南领先的互联网产业服务基地、西南领先的临空创新产业基地、西南领先的产业金融基地。
在新兴产业布局中,现代服务业也是打造的重点。唐菱介绍,考虑将昆钢本部钢铁产能搬迁到草铺新区后,腾出9540亩土地按照安宁市建设“产业发展新高地、现代花园城市”总体布局和推进建设产城融合综合示范区的总要求,建设现代商务中心、高端先进装备制造、大数据产业及孵化园、工业遗址主题文化公园、特色餐饮旅游文化广场等功能区。全面提升安宁城市及周边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环境质量,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同时,打造大健康产业也是昆钢的一大重点项目,随着中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未来养生养老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在昆钢养生敬老中心,记者看到,入住老人对敬老中心赞不绝口,并存在排了260个号等待床位的现象,都能说明昆钢在养生养老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所下的决心。接下来,昆钢将结合本部转型工作,利用森林公园及周边和位于“天下第一汤”温泉的龙山生活区约3000亩土地,打造一个集运动、养生养老、健康、医疗等为一体的大健康产业集群和一流的全民健康主题公园,打造成为西南地区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大健康产业发展示范基地。
昆钢养生敬老中心内,老人们老有所乐。张乐凡/图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也是未来昆钢的一大打造重点。2016年初,昆钢整合云南大红山管道公司、华云天朗环保公司等6个公司,组建了云南天朗节能环保集团,形成流体管道输送、固废危废处理、水处理、环境监测、工业节能、智能管控6大业务为一体的节能环保产业群,当年实现营业收入5.82亿元,利润2.28亿元,节能环保产业的规模效益和发展优势已经凸显。按照规划,到‘十三五’末,节能环保产业将实现营业收入45亿元、利润9亿元。
昆钢旗下的云南天朗节能环保集团,主打环保品牌。张乐凡/图
着眼未来,赵永平表示,昆钢党委主动融入国家和云南省发展战略,通过改革和创新,实现产业和管理的转型升级,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