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绥江打造“三园四场”确保户户有长远增收产业
昭通日报    09-03 10:03:33

“当年脱贫看务工,长远增收靠产业。”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绥江县以打造“三园四场”为契机,通过公司带动、大户引领、基地示范、参社入股等多种形式,大力引导农民发展种植、养殖业,确保户户有长远增收致富产业。

最近,该县中城镇田坝村第一村民小组组长潘道坤比较忙,他正带领村民准备架猕猴桃的水泥杆子、拉线等材料。农忙结束后,就栽杆、拉线牵架猕猴桃。潘道坤介绍:“原来我们这个小组就栽种包谷、水稻等传统作物,辛辛苦苦劳作一年,挣不了几个钱,去年在县、乡、村的支持下,大家积极发展猕猴桃、李子产业,全组共发展猕猴桃131亩、半边红李子42亩,户均都在3亩以上,最多的达10多亩。”

与田坝村相隔不远的中城镇绍廷村,是绥江发展猕猴桃比较早的村组。该村前期种植的几百亩猕猴桃已挂果投产,每亩收入在4000元以上,比传统作物翻了几倍,让村民增强了信心。目前,全村共种植猕猴桃4000多亩,涉及贫困户219户。同时,该村还依托资源优势,根据群众意愿,发展生猪、肉鸡产业,新建和扩建两个肉牛饲养场,计划养殖肉牛200头,第一批引进56头优质肉牛养殖,吸纳117户贫困户入股肉牛养殖场,每户保底分红600元,1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养殖场做零工,月收入2000元以上。新建一个肉鸡养殖场,现存栏肉鸡5000只,吸收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年底可入股分红。

这只是绥江县发展产业的一个缩影。地处金沙江河谷地带的绥江县,地少坡陡、土地贫瘠、自然条件恶劣。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和资源优势,在广泛深入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打造“三园四场”即李园、茶园、菜园和养猪场、养牛场、养鱼场、养鸡场的产业发展目标,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为快速推进全县“三园四场”建设,县委、县政府在产业资金扶持、金融信贷支持、税收优惠、人才培训等方面提供政策保障,每年整合资金不少于1000万元用于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截至目前,绥江县共发展半边红李子8.6万亩,挂果面积5.2万亩,产量5万吨,预计能实现产值2个亿;建设百亩连片示范菜园5个、示范茶园3个、年出栏2000头以上养猪示范场27个、能繁母猪存栏1200-2500头的仔猪繁育场1个、常年存栏200头以上肉牛示范场6个、年出栏肉鸡10000羽或产蛋鸡存栏10000羽以上养鸡示范场15个、生态渔业示范场7个,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300户9148人增收致富。

针对土地不足、劳动力少、没有文化技能的农户家庭,绥江县采取入股企业、公司、合作社的方式,解决部分群众没有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

近日,会仪镇和平、黄坪等四个村举行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企业分红仪式。全镇25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分红69.335万元。这是该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企业的第一次分红。首次领到分红金的会仪镇和平村一组贫困户刘宗兵高兴地说:“如今国家的政策真是太好,国家贷款贴息给我们入股企业,我们不出一分钱,每年仅是分红就有3500元,还可以在合作社打工,对脱贫致富很有信心。”据了解,该镇共有25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990.5万元到会仪镇东大门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等3家企业,企业按照贫困户入股本金7%的比例进行分红,3年期满后全额返还贫困户入股本金,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

板栗镇清水村12组,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由致富能人带头注册成立稻鱼养殖公司,整合102亩稻田实施纯生态养鱼,投放鱼苗14万尾,同时还放养泥鳅、黄鳝、黄辣丁,实现年产值72万余元,还可产“生态大米”6000多公斤,预计收入72000元,带动4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超4500元。(保山日报 记者谭平才

编辑:徐婷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