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李红鸾 通讯员刘经富 9月21日 云南中华文明研究会举行中秋联谊会暨《云南名人》编撰总结会。来自社会各界的20多名专家学者、劳模200多人汇聚一堂,共同倡议加强云南是中华文明起源地研究研究。

据悉,云南中华文明研究会2008年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10个春秋。云南中华文明研究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云南省文化厅的坚强领导下,在云南省民政厅的关心指导下,携手奋进开拓创新、蓬勃发展,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组织上巩固、制度上健全,充满活力。以推动人类文明起源研究为目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推进研究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10年来,研究会召开了“中国藏彝走廊历史文化研讨和绥江岩画论证”“大理永平学术研讨会” “抚仙湖水下遗址考古研究10周年座谈会”“ 中国盘古文化暨大王岩画学术研讨会”“中国岩画学术研讨会”“南方丝绸之路与滇国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抚仙湖水下遗址科学考察新闻发布会”“人类文明学术热点研讨会”等22次学术会议。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研究会出版出版了《中国抚仙湖水下遗址》《中国岩画史论》《中华民族起源》《抚仙湖水下考古》《学习、实践、探索》《南方丝绸之路与滇国历史文化》《中国藏彝走廊与绥江岩画研究》 《李昆声文集》(1-4卷)《中国盘古文化暨大王岩画研究》等38部学术著作;特别是2014年圆满完成省委宣传部交办的“抚仙湖水下遗址科考”项目,经中央电视台、云南电视台宣传报道后,在社会上受到广泛关注。

作为一个研究性质的民间组织,在短短几年中连续不断推出一系列新的科研成果,其中有的著作在世界性的大会上获得奖项,一些研究成果已经具有世界水平,以实实在在的科学研究证明了以下问题:一、抚仙湖水下遗址是人类文明起源地,同时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二、抚仙湖水下遗址出现的文字符号、图案可以解决一切文明遗址存在的疑团。三、抚仙湖水下遗址出现的考古证据弥补了云南新石器时期到青铜时代的缺环。四、通过考古证据研究出了西南夷存在的特征,发现了西南夷形成的标志和族徽。五、抚仙湖水下遗址研究成果证明,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团结和睦大家庭。六、远古云南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起源地。
会议对《云南名人》的编撰出版进行了总结表彰。《云南名人》由云南中华文明研究会主持编撰,中国大地出版社出版发行,赵廷光任编委会主任,黄懿陆任主编,经过编写团队历时10年的努力而成。《云南名人》编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公正、客观、如实地记述和介绍有史以来与云南历史文化发展有关,有一定贡献和名气的人物事迹。包括:在云南出名的云南人,在云南出名的外省、外籍人,在省外、国外出名的云南人。《云南名人》按所收录名人生平主要简传根据其职业和业绩作明细分类。分为政治篇,军警篇,经济篇,科学、教育、体育、医学卫生篇,史学、文学、文化、艺术篇,英模能人篇,民族宗教篇,华侨及外籍人士篇八大部分。全书上起公元前276年,下至2012年,共收入了2695位名人事迹,分上下两册,共1916页,270多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