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看昆明城市基层党建座谈会。 记者刘凯达/摄
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董宇虹 实习生施百田) “如何通过党建提高居民群众幸福指数,让群众切实享受到党建带来的成果?”“石林如何发挥党建的作用,在日益激烈的旅游业竞争中突围?”“党建如何促进滇池治理和阳宗海治理工作?”在昨日举行的全媒体看昆明城市基层党建座谈会上,媒体记者与各县(市)区代表围绕关心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交流探讨。
9月19日至9月21日,由市委组织部、昆明报业传媒集团联合开展的全媒体看昆明城市基层党建活动举行,来自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等20多家国家和省市级主要新闻媒体记者齐聚昆明。大家深切感受到昆明城市党建工作的扎实举措和显著成效,听到了群众实实在在获益的心声。“活动为我们提供了走进基层党组织、了解基层党建工作的机会,希望更多人了解党建、参与党建,推动各项工作发展。”掌上春城记者刘东辉说。
昨日举行的座谈会上,晋宁区、宜良县、嵩明县、石林县、经开区、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等县区党建工作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各自工作亮点。媒体记者们就党建工作如何助推滇池和阳宗海水环境治理、旅游市场整治和品牌打造、乡村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提升等进行提问,各县(市)区代表认真回答,现场气氛热烈。
媒体问答
“党建+扶贫”助推乡村振兴
有媒体提问,未来在乡村,尤其是整体收入不高的地区,党建模式是否会更倾向于“党建+扶贫增收”?
禄劝县相关负责人说,扶贫工作确实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采取“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元模式,推动“党建+扶贫”深度融合,不断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增加农民收入。
寻甸县相关负责人认为,“党建+扶贫”的模式在乡村振兴中同样具有借鉴价值,但增收只是一个方面,更多的还需要党组织引领、干部帮扶,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解放思想、学习技能,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培育新型农民,激发内生动力,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推动“党建+旅游”深度融合
作为昆明的老牌旅游地,石林如何用党建带动,在日益激烈的旅游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石林县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石林县通过实施景区党建领航、景村党建振兴和产业党建规范三大工程,推动“党建+旅游”深度融合,促进党建工作与旅游效益同频共振、互促双赢。
针对多年来旅游投诉率最高的“景区服务质量不高”问题,实施景区党建领航工程。在石林风景名胜区,打造旅游党群活动服务中心,设有“石林游客综合服务厅”“石林旅游党建成果展厅”等5个展厅,提供旅游咨询、志愿服务、应急救援、自助购票、小件寄存、免费茶水等19个服务项目,促进游客“满意度”提升。在全县景区景点,全体党员佩戴党徽上岗亮身份,通过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等方式,引导党员提供各类服务,把党建做成可触摸的党建,实现景区旅游投诉率下降30%。
实施景村党建振兴工程。以五棵树、糯黑、阿着底等8个旅游特色村寨党组织为工作对象,建立村组游客接待中心或增设“旅游服务窗口”,让石林处处有党组织的服务阵地、党员活跃的身影。此外,引导党员带头从事农家乐、特色民宿、手工刺绣、家庭农场、乡村旅游等观光休闲度假产业,带动百姓增收致富。当前,全县基层党组织引领创办乡村旅游点20个、农家乐近200家,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达1000万元,带动4000余名农民就业。
发动党员带头严守滇池保护红线
有记者问,滇池保护治理是百姓关注的领域,将党建融入滇池治理带来了哪些成效?
度假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党建引领滇池治理工作,实现了基层党建和河(湖)长制的双提升,加大了河道的治理力度,将河道沿岸的50多家基层党组织及党员、共驻共建单位纳入滇池保护治理四级包保机制,将党员参与滇池治理纳入党员积分制管理和主题党日活动。
官渡区以基层党建与河长制“双提升”工作为抓手,将六甲街道、官渡街道、矣六街道辖区内,环湖东路沿线附近的社区、机关、“两新”组织、学校、国有企业等基层党组织串联,通过以点带线、以线连面促进全区基层党组织融入滇池治理中来。党员先锋李东升便是其中一位,从2003年起成为河道保洁员,与一家人默默在滇池边保洁,带动周围群众积极参与到滇池治理中,形成官渡特色的“党建+河道治理”新品牌。
党建融入滇池治理,也是晋宁的工作方向。晋宁通过在入滇河道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设立党员巡河员、开展关爱滇池党员志愿服务等措施,提升周边群众滇池保护意识。晋宁锻造了一支保护滇池的先锋队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党员带头严守滇池保护红线。
产城融合要建立“一盘棋”思维
有记者提出,有人觉得产城融合,经济才是唱主角,对此各县区相关负责人如何看?
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产城融合”的本质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城市的管理和服务资源充分配置,与“经济唱主角”这一论断并不矛盾。而另一方面,火车开得好,全靠车头带,要通过“一盘棋”思维谋划发展,以党建引领城市建设,更利于促进“产城融合”目标实现。
嵩明县相关负责人介绍,党建与经济发展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嵩明县按照构建“一主五新”城市发展体系的思路,以园区经济发展为重点,近年来园区的经济总量占全县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我相信,按照‘建园即建城’的思路,坚持党建核心引领,强化产城融合,党建、经济两手抓两手硬,我们嵩明县的经济发展将会更上一层楼。”该负责人说。
8小时外奉献社会提升党员成就感
宜良县线上“抢单”到线下“结单”的模式别出心裁,并取得不错的效果。有媒体提问,让党员在工作8小时外奉献社会,在实施过程中是否遇到困难?
宜良县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这个模式的推广中,得到许多党员的支持和参与,但确实也遇到了困难。例如,部分党员抢到活动以后没有时间做、活动对党员吸引力不够等问题。听取党员建议后,宜良县及时调整管理平台的时间限制,拓展党员扶贫志愿活动,发动了280余名党员参与扶贫志愿活动。此外,活动都紧紧围绕群众的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生活环境等民生问题开展,真正让群众得到实惠,让党员干部在活动中收获了被群众认可、信任甚至依赖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亲民让党建工作更有温度
有记者提问,如何让党建扎扎实实沉下去,提高居民群众幸福指数?对此,各县区都有话说。
嵩明县采取了亲民、安民、暖民、富民、惠民的“五民”工作法提高群众幸福指数。西山区通过“党建+社会治理”“党建+为民服务”“党建+乡村振兴”“党建+征地拆迁”等项目的实施,抓细抓实服务群众工作。盘龙区坚持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深化“五级治理”,在71个城市社区全面推行“五级治理”模式,通过“社区论坛”“幸福圆桌会”“民族和谐长街宴”“邻里日”等活动,让党建工作更有温度。
官渡区将群众满意度高不高作为评价基层党建工作做得好不好、实不实的一个重要指标,把社区党组织、社会组织、居民群众有效地联系在一起,让党建服务真正实现从“务虚”转为“务实”。五华区通过健全三级联动体系,深化“1+N+1”区域化党建,开展“网格化管理、结对式服务”,实施“兼合式”党组织建设,探索“四社”联动社会治理模式,实现城市基层党建与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品质提升、保障民生改善等工作深度融合。
安宁市以573支党员志愿服务队为载体,开展不同形式的党员志愿服务,让群众参与进来;以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建设为阵地,为群众提供便民、利民、无偿的场所保障。2003年呈贡新区启动建设以来,第一个阶段,呈贡区采取“党支部+创业协会”,有效解决失地农民创业就业和社会治理难题;第二个阶段是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呈贡区做好全区涉农居民创业就业服务工作,保障了居民的安居乐业。
媒体声音
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名副其实
“两天的采访让我看到许多有意思的党建模式,昆明作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名副其实。”人民网云南频道营销部副主任歹永聪说。
歹永聪认为,昆明各县区在城市党建工作中结合各自实际,有的侧重于“党建+旅游”,有的侧重于“党建+扶贫”,有的侧重于“党建+环境”,各有侧重、各有亮点,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围绕民生、围绕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创新党建模式,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发展。
让群众共享基层党建果实
在采访中,云南网记者黎鸿凯注意到,街道、社区、楼宇、非公企业,党徽高悬、党旗飘扬,昆明市让基层党建工作落地生根,及时延伸到各个领域、覆盖到每个角落。
黎鸿凯认为,昆明正通过党建凝心聚力,引领城市健康、稳步向前发展。环滇池党建示范带让城市党建与滇池治理、河道整顿同频共振,“党建+旅游”融合助推旅游业提质增效,以党建引领产城融合发展,党建扶贫双推进为群众架起致富桥。“这些举措都非常贴近群众、服务群众,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相信未来几年,昆明基层党建工作将结出更多果实,让更多人尝到甜头。”他说。
党建模式也可以充满创意
都市时报记者李黎说,经过实地采访,觉得党建工作不是纸上谈兵,而是扎扎实实地开展到了群众身边,关注人的需求、为人民服务。盘龙区奥斯迪商务中心的党建工作让李黎印象深刻,在一节节火车车厢中为群众提供休息娱乐的好去处,行走于车厢里还能了解历史文化知识。
官渡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里通过VR设备让社区居民体验当年红军飞渡泸定桥的艰险,让她看到许多接地气、充满创新的党建模式。“这些模式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了党的关怀,提升了他们的幸福感,也有利于城市的发展。”李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