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明 正文
长虫山滞蓄防洪工程未完工却显大作用 拦阻数百吨泥沙
​昆明信息港    09-26 08:54:02

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蔡晓磊)2017年雨季期间,五华区龙泉路(红云片区)、红云路、红锦路片区,清理约400吨山洪冲下的泥沙。今年雨季已基本结束,清理的泥沙量仅有40吨……一个粗略的统计数据,却能看出长虫山五华片区滞蓄防洪工程所起的作用。

长虫山五华片区滞蓄防洪工程是五华区结合省市相关要求,深入推进水环境治理,坚持“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推进的一项以生态环境建设为目标的民生工程。

精准“号脉”找症结

2013年“7·19”暴雨,导致龙泉路红云片区淹积水严重;2017年“7·20”昆明主城区遭遇强降雨天气,造成五华区烟厂外围路段水毁严重,周边小区淹积水严重……龙泉路(红云片区)、红云路、红锦路沿线小区和道路是长虫山五华片区山洪下泄区,也是五华辖区内的主要淹水点之一。

每次淹水退去之后,龙泉路(红云片区)、红云路、红锦路片区会留下大量泥沙,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出行,也给辖区环卫保洁工作带来困扰。五华区水务局副局长张拾化介绍,除山洪冲下的大量泥沙外,还有大大小小的石头,给道路通行带来安全隐患。据不完全统计,仅2017年雨季期间,五华从该片区清理了约400吨泥沙。

经调研、踏勘发现,收水不全、泥沙俱下和排水不畅是造成龙泉路(红云片区)、红云路、红锦路沿线发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每到雨季,长虫山面山山洪下泄,加之边沟排水体系不健全,边沟局部因边坡坍塌压覆,导致其收水功能减弱甚至丧失,山洪顺道路及低洼处排泄进入主城区龙泉路沿线片区,下游排洪压力巨大,形成城区内涝。同时,长虫山属于“五采区”,虽然经过近年来持续不断的修复,植被已经大有改观,但覆土区土层还比较松软,一旦遭遇降雨天气,泥沙随山洪沿路面、坡面排泄入下游地势平缓处形成淤积,严重影响下游通道过流能力,雨水漫溢出加剧淹水问题。

雨水通过烟厂外围道路排泄,进入龙泉路,但带有泥沙的雨洪进入城市下水管网,加之龙泉路周边排水沟渠及管道系统不完善,泥沙沉积使得城市管网的排洪能力进一步降低,从而导致淹水。对此,今年五华区启动了长虫山滞畜防洪工程。

因地制宜解水患

打通面山洪水下泄通道、高位拦截、滞蓄面山雨洪和泥沙等,是长虫山五华片区滞蓄防洪工程为缓解龙泉路沿线淹积水问题采取的措施。

来水量大、流速快,这是山洪的特点,城区排水系统无法完全容纳山洪,导致山洪入城后无法及时排泄,在城区内淹积水形成内涝,因此如何减少山洪入城是近年来城市防洪的重要难题。张拾化介绍,在长虫山五华片区滞蓄防洪工程中,将在面山新建防洪构筑物,雨季通过对山洪“错峰、调峰”的调节作用,减少面山雨洪进入城区的洪峰、洪量,降低下游城区的排洪压力。同时,在长虫山面山设置山洪拦蓄设施,滞蓄泥沙,降低面山雨洪的携沙含量,提高排水系统应对面山雨洪的行洪能力,是长虫山面山防洪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

长虫山五华片区滞蓄防洪工程主要包括建设坝塘、路边沟,新建调蓄池、消力池,建下泄通道和新建龙泉路倒虹吸顶管段等。其中,路边沟的主要作用是收水泄洪。新建的路边沟,不仅宽度拓展,还在沟中设置了挡泥板,能减缓水流速度,能有效减缓水速、调节洪峰,还形成了小型的“叠水”景观。

工程实施后,能对长虫山五华片区面山山洪和泥沙进行有效的拦截、滞蓄,降低面山山洪进入城区的洪峰、洪量以及泥沙量,将面山山洪快速排入盘龙江,可缓解或解决龙泉路(红云片区)的淹积水问题,并降低了城区淹积水形成的雨污水混合对盘龙江水体的污染。

自今年5月施工以来,长虫山五华片区滞畜防洪工程已经起到了明显的效果。目前整体工程已经完成30%,龙泉路红云片区淹积水得到了极大改善。而且经过层层滞留,山洪携沙量明显降低,今年截至目前龙泉路(红云片区)、红云路、红锦路沿线清理的泥沙量仅有约40吨。

编辑:谭石艳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