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苦拉,彝族语言,意思是弯弯曲曲的山路。朱苦拉村是宾川县平川镇东北面的一个偏远小山村,地处宾川县东北部的高山深处,位于楚雄、大理、丽江三地交界处,金沙江的支流渔泡江自南向北从脚下穿过,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山高坡陡箐深,海拔高低差异大,气温差异大,由于交通不便,人迹罕至,几乎与世隔绝,也正因为此,朱苦拉——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村庄,静静地、又充满生机地存在了数百年,至今,古朴依然。
全村国土面积9.63平方公里,海拔2100米,年平均气温20℃,年降水量480毫米,辖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05人,居住着汉族、傈僳族、土族、彝族等4个民族,共310户农户,人口居住分散,是一个集边、少、穷为一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地。
这里有一片迄今为止中国保存下来面积最大、最古老、生长较为完好的古咖啡林,面积13亩、1134株,其中列入上百年古树保护的古咖啡树24株。树种均为纯正的云南小粒波邦铁皮卡咖啡,浓而不苦、香而不腻、略带果酸味,与哥伦比亚小粒咖啡品质非常接近,是中国咖啡、尤其是云南小粒咖啡的祖先,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及产业发展价值。
朱苦拉咖啡是法国传教士田德能1895年从法国引进种植的,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1983年,一场百年罕见的大雪,将距离村子比较远一点的咖啡树悉数冻死,但村子周围的13亩咖啡林却奇迹般地存活下来,目前仅剩1134株。
经过百年时光的熏陶,朱苦拉村咖啡飘香,喝咖啡早已经成了当地彝族村民的生活习惯。村子里不论男女老少,都喜欢喝咖啡,用铁锅石磨,自炒自磨、自煮自饮。有朋自远方来时,热情好客的主人也会用土陶罐或铜壶煮上一大壶浓浓的原生态咖啡热心款待。
在朱苦拉古咖啡100多年的繁衍进程中,渐渐形成和保留了一整套特有的种咖啡、土法加工咖啡豆、用土罐煮咖啡、以咖啡当日常饮品、用咖啡待客等独特而浓郁的山区原生态咖啡文化,以及与当地彝族火把节、“打歌”、长桌宴等生产生活习俗相结合的民族民间特色文化,为宾川朱苦拉咖啡产业发展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