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曹月 骨质疏松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骨骼疾病,但临床发现,这种疾病越来越“年轻化”。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省疾控中心提醒,饮食不均衡、少晒太阳等不良生活习惯,都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已经成为全世界公认的影响人类健康的严重问题,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不断升高,据统计,中国有7000万至9000万骨质疏松患者,男女比例约为1:6。
骨质疏松的发病,与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和家族史、营养状况差或不均衡、低峰值骨量、不良行为生活方式、性激素不足、长期缺乏运动或卧床、亚健康或疾病状态、药物等因素综合作用息息相关。
骨质疏松不仅仅是危害人体健康,还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其中,骨质疏松性骨折则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并发症,骨折后,患者5年预期生存率仅为同龄非骨折者的80%,并且骨折后遗症及并发症也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2000年,全球预计共有900万人患骨质疏松性骨折,并且随着全球老龄化人口不断增多以及预期寿命不断延长,不少研究认为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患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性骨折。
省疾控中心介绍,在骨质疏松的防控中,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想要预防“骨脆脆”,可以从健康教育、自我保健、环境保护、合理膳食、心理平衡5方面入手。
定期进行骨骼检测,学习掌握骨质疏松知识,采纳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加强锻炼;选择低热量、低胆固醇、低糖、高纤维膳食,补充适量钙的同时,补充适量维生素D,增加户外活动,多接触阳光;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维持人体免疫和康复功能;通过环境保护和监测,避免环境污染和职业暴露对健康造成危害。